第1章
匈奴頻頻襲擾,中原動蕩,京城人心惶惶。葉遙就是在這種時候獨自前來京城尋親的。
他在葉府門前下馬,向門房遞上信物和書信:“我找我爹,葉東林。”
葉東林是當朝六閣老之一,也是他的親爹。
門房本想斥責葉遙怎敢直呼老爺大名和亂攀親戚,但在看見對方的長相時,又不敢開口嗬斥了。葉遙雖然穿得像個北疆人,但長相確實和他們老爺有幾分相似。
門房接過信物:“小的這就去通傳。”
葉遙無聊地站在門口等,手指纏著自己的發梢玩,路過的人向他投去新奇的眼光。他頭上插著銀釵,手腕上掛著銀環,蓬鬆的頭發在一側梳成大辮子,辮子裏夾著紅繩,滿是異域風情。
從前葉遙的娘也經常捋自己的辮子。他娘還經常在石頭上敲煙管,接著指著遠方說,“你是坤澤,不能一輩子留在北疆。留在北疆,難道等這些人標記你?”
年輕人十幾歲開始分化。分化的結果有三種:乾元、中庸和坤澤。乾元最強,可以標記坤澤。坤澤相對最弱,雨露期需要受乾元支配。尤其是第一次雨露期,決計離不了乾元的信香。
葉遙順著他娘的煙袋杆子望去,要麼是互相練摔跤的匈奴人,要麼是寨子裏喝熱酒喝出一身汗,醉到拿刀的叔伯阿姨。他撓撓頭:“娘,你不是也留在了北疆?”
他娘是北疆的土匪頭子,占領了邊境最好的一座山,自立門戶做了山大王。
他娘說:“別打岔。”然後歎息說:“北疆也有好處,這裏雖然亂,但可以說沒有坤澤。”
葉遙說:“娘,我們不都是坤澤?”
他娘就不說話了,提起刀下去操練寨子裏的兄弟,告訴葉遙:“你也跟上。”
長大後葉遙才明白,北疆不是沒有坤澤,而是幾乎沒有乾元、中庸和坤澤之分。他小姨是中庸,做寨子裏的二把手,而寨子裏的乾元卻願意屈居人下,每天樂嗬嗬地做點算賬功夫。
一次匈奴襲擾邊境的時候,他娘意外身亡,臨終前讓他去中原投奔親爹。
他娘給他爹寫了封信,信上說:“葉東林,葉遙分化成了坤澤。你要是還想報答我當年的救命之恩,就給葉遙找個靠譜的乾元,讓葉遙度過第一個雨露期。北疆的乾元要麼是匈奴人,要麼是我看不上的,總之他得去中原找。”
然後她把信和信物交給葉遙,讓葉遙去中原。
臨走前,葉遙的小姨特別擔心,千叮嚀萬囑咐地告訴葉遙,一定要貼好後頸的抑製貼:“中原人隻崇拜乾元,像你這種桃子味信香的坤澤,聞起來就好欺負。”
葉遙點頭應下。他拿著這封信,換了好幾匹馬,終於到了葉府。
門房的通傳起了效果,葉府大門打開。前來迎接葉遙的是陌生的親爹弟弟,兩人身後跟著不少畢恭畢敬的下人。他爹留著短須,看著挺嚴肅,相貌和他有點像。他的乾元弟弟叫葉逢之,長得跟他一點也不像,臉色冷冰冰的,一副鼻孔朝天的樣子。
葉東林看了信。聽說葉遙是坤澤,眼裏掩飾不住失望。他領著葉遙進府,簡單問候了葉遙幾句,就撥給葉遙一處小院讓對方住下。
他囑咐葉遙:“中原不比北疆,尤其你又是快到雨露期的坤澤,出門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貼抑製貼。再來就是用高領的衣服蓋住脖子後麵。在中原要守禮,多看看中原的坤澤是怎麼做的,不可全然像在北疆那樣。”
葉逢之看著葉遙,發出一聲嗤笑。
葉遙初來乍到,念在這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份上,沒有立刻動手。
葉東林假裝沒聽到。其實他對這個素未謀麵的私生子並沒太多感情,而且葉遙還是坤澤,並不如身為乾元的葉逢之能對葉家做出的貢獻大。他隻需遵了麗娘的囑咐,就算是盡了對這個兒子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