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對於漢尼拔的評價有著諸多不同,他是戰術家還是戰略家很多人存在著差議。且不說論名氣上他根本無法企及即將出現的凱撒、屋大維,甚至就連同時代的西皮阿在知名度上也至少能和他打個平手。
英雄是要靠成績來說話的!凱撒可以說正式開始了獨裁的羅馬時代,屋大維直接顛覆了羅馬共和國,西皮阿平定了阿非利加。與他們相比漢尼拔有什麼成績呢?翻越比利牛斯山?翻越阿爾卑斯山?特拉希梅諾湖大捷?坎尼大捷?這些不過都僅僅是輝煌的勝利而已,隻是為他墊平了成功的門檻,但他並沒有選擇跨進這個大門。所以漢尼拔之能夠稱作英雄,但並不是征服者或者勝利者。
當西皮阿率領著羅馬的軍隊從烏提卡登陸阿非利加的時候,漢尼拔還在亞平寧的泥潭裏掙紮呢!這個時候他才終於明白過來,前些日子塔蘭特和西西裏聚集那麼多的羅馬戰艦是為了做什麼的。後悔啊!“戰略之父”為了自己的自大而後悔,為了這些天來加固他林敦港而花費的大筆物資、錢財而後悔。敵人的目標更本就是不是他!
率軍回援自己的祖國?那麼投入他林敦建設的巨大資源無疑成為他為羅馬人獻上的一份厚禮。就算不說這個,自己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勞師遠征,就真的能夠擊敗人數和士氣上都占據優勢的西皮阿麼?
繼續呆在亞平寧?恐怕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祖國根本就不可能守住領土,這些年來迦太基的所有資源都用來支持自己了,現在的非洲基本上沒有什麼防禦的軍隊。如果迦太基城失手,數百年來無數代人的心血必將付之東流,而且失去了後方保障的自己,又怎麼可能養活的起手中這近十萬的軍人呢?
曆史最終為當時的兩個王者提供了一個角逐的舞台,不過這次是在漢尼拔的老家阿非利加。
紮馬!每一個略懂曆史的人都非常清楚這個名字。在這個古迦太基城西南的小鎮上演的那場悲壯的戰鬥,早已經在吟遊詩人們的口中被誦為經典,它的名字也和漢尼拔,西皮阿這兩位當世王者的名字一起世代流傳。
最終選擇退守故土的漢尼拔將軍,在這場戰鬥中打了他生平的第一場敗仗。這怨他麼?當然不!麵對著無論是在士氣上、人數上、裝備上、甚至天時上都占據大大優勢的敵人,麵對著一個戰術水平至少足以和自己比肩的統帥,將軍所做的恐怕已經是最好的了。
人過一萬、如山似海。對於這句話的解釋,恐怕很大一部分是說明龐大軍隊所帶給旁觀者的感官衝擊,不過從另一層麵上來講他又何嚐不足以說明統帥一支龐大軍隊的困難呢?統帥、千人長、百人長、十人長,如果按照道理來說,命令是應該像這樣被一級一級的傳遞,但在真正的戰場上這種如心使臂、如臂使手的理論多數僅是空談罷了。對於士兵找不到長官、長官找不到士兵的情況,即使是再優秀的指揮官恐怕也無可避免,隻能夠盡量的把它出現的次數控製在最低點而已。
在兩方都是十萬人以上的會戰中,很少會有這場戰鬥中的秩序。每個兵種嚴格的執行著每道命令,幾乎沒有一個士兵私自行動,整個戰鬥的試探進攻階段足足持續了將近四個小時,誰也沒有犯一點錯誤。這是雙方指揮官指揮藝術的比拚,如果誰在此時犯下錯誤的話,即使之前zhan有著絕對的優勢也會很快被趕上甚至超過。在特拉希梅諾湖,在坎尼,羅馬人無一不是在這個階段陷入崩潰的。可惜,今天漢尼拔麵對的是他宿命中的對手,西皮阿。
當戰鬥終於進入到混戰階段的時候,無論是漢尼拔還是西皮阿都已經無法再左右戰局了。這是比拚人數和勇氣的戰鬥,毫無疑問今天羅馬人占據著人數上的優勢,而且相信沒有人會認為羅馬人是缺少勇氣的民族。隻不過在今天這場勇者的較量中,迦太基人顯得更加勇敢。
羅馬人的軍團和迦太基人的軍團絞殺在一起,在刮起的狂風迷住非洲兒女眼睛的情況下,羅馬人依舊隻能以一換一的方式贏得勝利。
一個被羅馬人團團圍住的騎士百人隊,甚至高呼著勝利者的口號,向敵人早已立好長矛發起了最後的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