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曆七十四年,燕王次子李雲龍出世。滿月後,隻要是有人抱他接近書本,無論是什麼書,他都會搶到手,如果不給,他就嚎啕大哭,聲如鑼鼓,鏗鏘激昂,直到達成心願方鳴鑼收金。從滿月到抓周,李雲龍的床角共計堆放了一百三十六本書。
於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燕京的大街小巷便開始謠傳,燕王府裏生了一個有搶東西收藏癖的小郡王,小到書本筆管,大到刀劍寶馬,都在其收藏之列。
又的甚至謠傳,小郡王還搶別人家的閨女,留著等他長大了當妾,當丫鬟。
多數人都是道聽途說,但謠言就是這麼傳起來的,不然如何叫謠言?如此一傳十十傳百,李雲龍有收藏癖的大名,便在燕京城中成了最熱門的話題,許多茶館、飯館,茶餘飯後就討論的是,那個小“藏寶王”今天又收藏了一個什麼之類的。
這使得李雲龍的收藏癖,一度達到了夜驚孩童的高度。夜裏大人哄驚夜的小孩不哭,就說,你再不睡,讓藏寶王把你搶了去。這樣,小孩子就嚇的不哭了。
李雲龍不知道他威名如此之盛。相比這些以訛傳訛的謠言,他倒是真的驕人的成長了起來:他八月走路,九月即言,是李世皇族中最聰慧的子孫,在李世族譜中從未有如此記錄與之可比。因此從他咿呀學語開始,他的聰慧就傳便了整個大唐國。
從姬原第一次為李雲龍讀《太極心決》,她就每天纏著母親給他讀那本書。
幾個月後,李雲龍會爬時,他就開始自己從父親的書桌、床頭,把那些什麼《孫子兵法》、《貨殖列傳》、《韓非子》、《詩經》等等都抱著放到他床頭,然後讓母親給他讀,讀到許多難處聽不懂時,他便指著書咿呀叫個不停,意思你給我講明白,我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
這一舉動,害的姬原不得不不停的充電,補充知識。以免那天真的講不出個所以然來,被兒子問住了。
李雲龍這一番番不凡的舉動,使身為父母的李嘯天和姬原夫婦,確定肯定一定的相信,他們生出了一個“智如妖人”的兒子了。幾個月大的小家夥非但能聽明白他們講什麼,也能看懂他們在做什麼,包括眉目傳情之類。
認識到了這一“恐怖”的事實,李嘯天兩個本來在房中無所顧忌的恩愛夫妻,就不得不違心的嚴格的束自己,在年幼的兒子麵前盡量表現出作為王爺、王妃那莊重有度的皇家風範了。
他們期望通過這種耳濡目染的教導,使兒子將來成為一個行為舉止符合身份的皇族,不要因為前些時候,有關那本《洞玄子》的事情,對這個世界的禮儀言行有所錯誤的認識。當然,若是兒子能夠把有關那件事情的,他們有失為人父母的言行舉止忘了,那就再好不過了。
轉眼八個月大的李雲龍就開始蹣跚學步,在地上晃晃悠悠的一腳高一腳低的走路了。再到九月大的時候,他便開始咿咿呀呀的能喊爹娘,姐姐,哥哥這些簡單的詞彙了。這一係列早慧的不凡舉動,傳的天下皆知。遠在京都洛陽的祖父——唐高宗李哲都有些心癢癢的期盼能夠見到他傳說中的孫子了。
李雲龍將近周歲時,唐高宗李哲下旨,令燕王攜全家到洛陽,他要為從小就智名遠播的孫子行抓周禮,正好全家也團聚團聚。
李嘯天不敢怨父皇閑著沒事折騰人,為個孫子的抓周禮,讓他們這些為人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的親人在炎炎烈日之下,經受操勞,奔波兩千多裏,隻好領命,但在心裏卻是不由的感歎,這小崽子可真是能折騰人,幹嘛表現的哪麼搶眼啊,豈不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嘛,何況是生在沒有親情的皇家,越是越早冒頭,就越是有更多的危險等著你。
可令李嘯天更沒想到的是,這個能折騰人的小家夥,一趟洛陽之行,卻是給他帶了更大的麻煩,這個麻煩大到影響了他的人生軌跡。
在洛陽的抓周禮上,李雲龍給父親惹上了什麼樣的大麻煩呢?
************************
李雲龍的抓周禮,京都的大唐皇親貴戚全都到齊了。
一是賀喜他的抓周禮,二是恭賀大唐皇帝李哲在去年這個時候,在對抗胡族的戰爭中,取得了偉大勝利。
當然,第二點恐怕才是皇帝李哲最在意的,至於為何托詞李雲龍抓周,讓大功臣的次子李嘯天回趟京都,這怕是其中包含著一些帝王心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