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 卒:天 火 啊(1 / 2)

衛卒:天火啊

久違了朋友們,我就是開篇的那個衛卒,一個疑是樓蘭先王化生的衛卒,一個無所不知但又無能為力的衛卒。

還是說說我的樓蘭吧。

國喪期間,車胡聞訊趕了回來。王庭出了這麼大的事,他不能坐視不管。雖然偃武修文,卻時刻心係王庭。這裏麵自然有依彌兒的因素。朝會上,君臣議定,由尉屠耆就任國王。盡管尉屠耆極力推辭,終未成功。在他看來,姑親依彌兒要比他強的多。越是關鍵時刻,她越能顯出英雄本色。尉屠耆最終答應就任國王,也有普亞斯羅的因素。

赤彌城主也趕來了。考慮到安定人心,王庭未向各地頒發喪報。赤彌城主來樓蘭的目的是想通過普亞斯羅向安歸討要官爵。沒想到安歸命入黃泉。他沮喪得很。

安歸的死,對卻胡侯昆彌打擊挺大。特別是近幾天,越發感覺自己有很大責任。總懷疑自己對白龍堆用兵缺乏周全之策。因此,他大病了一場。病中的昆彌認為自己不是帶兵的料,便主動將兵權上交王庭。大臣們議定,將這部分兵權複歸須單奴。

依照舊俗,元稚氏仍為王後,普亞斯羅仍為王妃,共同侍奉尉屠耆。在商議尉屠耆的原配妻子三公主和須蘭卜的身份時,眾臣犯了難。後來在尉屠耆的堅持下才有了結果:三公主為王後,須蘭卜為王妃。如此一來,便出現了兩個王後和兩個王妃的稀奇狀況。由於君臣犯難,她們之間沒有排出次序。冊封時,後、妃們表情各異:元稚氏麵目木訥,三公主平靜如水,普亞斯羅風情無限,須蘭卜喜上眉梢。依彌兒沒有參加儀式,她不想參拜這些輩份小於她的後、妃,更不想看見讓人說不出滋味的場麵。車胡也沒有參加,他已是一介布衣,不適合出現在這種場麵。不過他答應過尉屠耆,遇有重大事情,私下裏會盡力為他謀劃。車胡知道依彌兒在家,心裏很想與她聚會,但又琢磨不透她的心態,所以未敢妄動。在王庭傳來隱約的聲樂中,車胡在自己的舊宅裏喝著悶酒。

禮拜祆神樓後,君臣散盡。尉屠耆找到車胡,道出遷都伊循城的想法。這也是先王伊烏的生前願望,最初是由車胡建議的。登基伊始,尉屠耆就急於提出遷都,更多的緣由是想盡快脫離這個讓人傷心、讓人痛苦的地方。本年度發生在樓蘭城的痛心事太多了。身臨其境,便是與苦難為伍。尉屠耆是性情中人,讓他在苦難中生活,不亞於在地獄中忍受煎熬。

車胡自然讚同他的想法,不過勸他不要遷往伊循城。因為還有比它更好的地方。前段時間車胡周遊全國,發現樓蘭最南端的扜泥城是個很美的地方。不但土地肥沃,盛產小麥和果品,而且臨近善鄯河。善鄯河流域水資源豐富,適合灌溉、人畜飲用和漁獵。而伊循城恰恰缺少的就是這些。車胡最後告訴他,遷都是遲早的事,因為樓蘭城周邊開始堿化和沙化。大自然在威脅著樓蘭北部。

尉屠耆急於脫離這個地方。次日,他召集群臣朝會,陳述了遷都的種種理由。由於在伊烏後期已經有過設想,因此,大臣們並未感到意外。讓他們不解的是,尉屠耆太急於求成,想即刻就搬遷。最終議定結果是,馬上著手建造王宮,一個月後搬遷。大臣們隨王遷徙,家眷留守。待明年各府宅建完後再行團聚。

一個月來,樓蘭風平浪靜,再也沒有不如意的事件發生。有人說樓蘭的惡運已經逝去。也有人說這是當今國王的福運所致,這是上蒼對尉屠耆的偏愛和認可。

我也不知道該認同哪種說法,我也說不清我的心境。一個時期所發生的事故讓我不知所以然。

依彌兒明確表示不隨王而遷,她要守著樓蘭故都。盡管這裏是她愛恨交織的地方,仍然不為新的環境所動。噩夢醒來是早晨,惡運已經過去,何必再重新步入是非之地而自尋煩惱呢?她理解尉屠耆的心情,也支持他的舉措。但自己決不去再攪和。她相信新國王的運氣和智慧,在他的主政下,樓蘭的官員定能平靜安祥地生活著。她有些不相信自己,害怕在非常的情況下會失去理智。害怕因為她的緣故而給樓蘭帶來惡運。一個月來,尉屠耆不惜口舌勸了多次,都被她固執地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