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一個故事的N個版本
費霓的照片登在頭版,她本人被迫出了名。
最打動人的不是她的形象,而是她的笑,這一笑,把所有積聚的陰霾都給吹散了。
她原先是製帽廠的職工,如今雖上了大學,製帽廠仍把她當自家人看待,有她照片的報紙貼在了宣傳欄最醒目的位置。費霓雖不在製帽廠,但製帽廠的職工每天都能看見費霓的照片。
馮琳每天都能在必經之路上看到費霓的照片和報道,她心裏罵製帽廠無聊,費霓無論如何都不會回來上班了,這麼宣傳毫無必要。她不喜歡費霓,每天卻不得不看到她,有天她定在宣傳欄那兒看,意外地發現費霓還挺上相,她認為費霓本人並沒有照片美,也沒有照片有氣質。可並不是誰都看見過費霓本人,比如馮琳的親友看了照片誤以為費霓是個多大的美人兒——
本人確實稱得上漂亮,但沒美到照片那個地步。馮琳沒辦法去跟他們解釋,照相具有欺騙性,說多了,他們便會認為她嫉妒費霓。以前沒有人信她會嫉妒費霓,她的家世學曆工作哪一樣不比費霓強,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婚姻和高考徹底讓費霓翻了身。不說別的,相比費霓實打實靠分數考上名校,她工農兵學員的身份就顯得不那麼硬氣。
馮琳意外發現費霓竟成了一項談資,一個可以充實她經曆的談資,她稍稍美化了她和費霓的關係,說當年她和費霓一起辦黑板報,費霓對她的意見很看重,並且大部分都虛心接受。
即使費霓在場,也不能否認馮琳的話。那時辦黑板報有補貼,她確實很重視馮琳的意見。縱使馮琳說得哪哪都不對,她也沒撂挑子不幹,要不是馮琳太過分,她不會連補貼都不要了隻為以後不看見她。
那是屬於馮琳的美好時光,太美好了,就無比短暫。她偶爾瞥見費霓的照片,就會回憶起屬於她的美好。
可好時光一去不複返,費霓再不會聽她的指教了。
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紛紛寄到費霓的大學,信封上寫著收信人費霓,信的內容五花八門,但最後總會提出一個要求,就是希望能夠和費霓做筆友。費霓開始來信必複,即使拒絕也要寫一封短信,後來信太多了,她連看信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寫信寄信了。
同宿舍的老六跟費霓說:“要是報上不寫你結婚,你收到的信恐怕更多。”
費霓因為報紙上的報道在學校成了知名人物,走到食堂都有人主動跟她打招呼,仿佛跟她是熟識的老朋友。她回應完才意識到,剛才跟她打招呼的人她不認識。開始幾天她還不大適應,不過很快圖書館的書就讓她忘了這一切。係裏的老師不少是坐了多年冷板凳後重回講台,而講台下的學生除了應屆生,也過了許多個想讀書而不得的日子,一方是教學的熱情空前高漲,恨不得奉獻出自己生平所學,另一方則有著無限的學習熱情,費霓置身在這樣一個氛圍裏,隻恨自己看的書不夠多。
費霓沒想到,係裏老師竟然第一天就能將她的人和名字對上了號。這倒不是因為她上了報紙頭版,而是因為把她的檔案調到係裏非常不容易。如果不是係裏堅持,現在費霓已經被另一院校給搶走了。
費霓並不知道係裏為了留住她費了多少功夫,她隻知道她要補的東西太多了。不光白天利用一切時間讀書,就連熄了燈也在被窩裏捧著書看。她現在睡在上鋪,宿舍兩邊都是床,中間的桌子拚在一起,把整個房間都給撐滿了,屬於個人的空間很小,小床遠沒家裏舒服,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書看。看書時方穆揚的臉有時會突然跳進她的腦子裏,她會想方穆揚此時在幹什麼。方穆揚為防止她看書時把他給忘了,特意給她裁了許多書簽,書簽上有他畫的畫,她看書時沒法不想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