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青梨能吃否§
第1章 皇女巡河
濁河河岸,暴雨如注。
河水一夜暴漲九尺,把馬陽郡所轄曹縣境內的三十裏長堤衝開了一道十餘丈的口子,洶湧的河水從豁口奔流而下,直撲南岸數千畝果園。幸遇第二道防洪大堤遙堤才阻住。
麵色慘白的馬陽郡守田大任晃著肥大的身子,深一腳淺一腳在遙堤上跋涉,快要被咫尺外的渾黃浪濤嚇破了膽。
遙堤原是為了防範特大洪水而修築的,雖然比第一道堤壩更高更寬,卻未必比刀刃上的縷堤更牢靠,一旦決口,他這身烏紗帽也要跟著付諸東流。
打著赤膊的民夫揹著沉重的沙袋,一個接一個從他身旁呼哧而過,顧不得看這位平日避之不及的五品大員一眼,就奔赴決口。
即使是最無力兼濟天下的匹夫也知道,如果再不堵上那道決口,一旦遙堤被沖垮,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家人會麵臨怎樣的險境。
好不容易滑著泥濘來到那座遙堤上臨時搭建的草棚,田大人本欲先聽個耳風,但這草棚進進出出總有人來。他扒不著縫隙,隻好抖著手抹乾淨臉,又擰了擰溼噠噠的袖口。咬緊牙關,赴死般一頭栽進了草棚裡,
“臣田大任,接駕來遲,請……”
糟糕!他膝蓋骨剛觸著地,就意識到進來的不是時候。
草棚當中數個男聲正在緊急議事。
一個操著吳語口音的人道:“下遊河段已經全麵開閘洩洪,但上遊泥沙所失甚多,各河道目前的蓄水量已經達到上限,還有源源不斷的河水流下來,若是暴雨持續到傍晚不退,恐怕,這千裏平原會成澤國。”
“不僅如此,若上遊一旦爆發山洪,曹縣肯定會受災,下遊十數個縣城也難逃厄運。必須儘快疏散百姓。”
“可是,縣城裡至少有十萬百姓,現在疏散是不是已經太晚了?”
“哼!”突然一聲爆喝,穿透了低矮的頂棚,“這馬陽郡三百裏長堤究竟是怎麼修的!下遊的堤壩好歹撐了十年,這曹縣的大堤才修了不到三年,說垮就垮了,曹縣縣令口口聲聲嚷嚷著沒錢,那朝廷撥出來的百萬兩雪花銀都去哪了!”
田大任心裡慌作了一團。對於治河修堤他本就一竅不通,隻是聽前任治河總督的指揮,讓他幹嘛就幹嘛,流水的銀子都進了他的口袋。曹縣縣令要不來錢,他也要不來。如今出了這樣大的紕漏,少不得還被連帶。這曹縣縣令也真是的,幹嘛要到處瞎嚷嚷呢?內部商量一下一起舉報不就完事了嗎?現在搞不好要被一窩端。
“宋禦史稍安勿躁,現在不是追責的時候,這些事留待日後聖上自有處置,眼下撤離沿岸百姓才是要緊事。黃大人,依你看這決口還有多長時間能夠合龍?”
先前那吳語口音的人道:“恐怕最快,也要明日午後了。”
氣氛陡然沉默。
麵對這潑天的雨水倒灌,這第二道防線能不能撐到明天早上還是未知。
“這樣吧,我再去上遊分流洩洪,一旦水位下降,合龍自然事半功倍了。”
顧冕看著他滿身的泥濘,紅袍的雲雁都模糊不清了,遲疑道:“可是濁河上遊地勢高俊,多急湍瀑布,哪裡還有分流洩洪處?”
黃時良不急不躁道:“顧大人有所不知,兩年前我曾實地訪察過濁河兩岸的水文地理,行經上遊青陽郡龍門縣,發現龍門二十裏外的荒山腳下有一處鱗尾湖,大小正好可用來蓄積河水。當年龍門縣令向我討要治水的辦法,我說可以在濁河和鱗尾湖之間修一道溝渠,日後當有大用。”
顧冕聞言大喜,“龍門縣據此不過百裏,騎快馬的話,半日即到。隻是雨天溼滑,山路又崎嶇,不好走啊!”猶豫不決時,他顧向了北麵那人,“殿下,您意下何如?”眾人皆知局勢已經到了間不容髮的關頭,也都紛紛往北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