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朝鮮攻防(2 / 2)

受此役鼓舞,

7月17日拂曉,我朝與倭寇隊終於開始發生衝突。遼東副總兵祖承訓認為倭寇“蠻夷野人,安能於天朝大軍抗衡哉?”,輕率地調動全部兵力五千人進攻平壤。當時連續降雨,道路泥濘,以騎兵為主力的我軍很難施展威力。當衝入好象是空城的平壤時,立刻遭到了小西行長部700火槍手的伏擊。這時倭寇的火槍隊發揮了極大的威力,戴朝棄、史儒當場身亡,其餘兵將更是死傷慘重。祖承訓一天之內退到大定江,然後撤回國內。第一次平壤攻防戰使本來對我大明尚有一定戒心的秀吉再無提防之意,立即派島津義弘增兵朝鮮,企圖從陸地支援小西、加藤、黑田部。甚至在倭寇占領的土地上增田長盛等人,強行逼迫朝鮮人按照倭人的方式改姓名、剃發。而安國寺惠瓊更是已經開始向朝鮮兒童教授日語了。".張居正說到著又想說點什麼,但忍住了,讓眼前的年輕人自己多領悟點吧,因為他是聰明的.

而龍亞行完全陷入了張居正說的戰爭裏,想著如果是自己,站在對方立場該如何."十二月二十三日,皇上任命總兵李如鬆為薊遼保定山東等處防海禦倭總兵官提督,率領我朝主力四萬三千餘人入朝參戰。李如鬆4萬3千大軍於1593年1月3日進駐肅川,第二次平壤攻防戰宣布開始。 "

萬曆二十一年, 1月6日,我軍包圍平壤,李如鬆豎起一麵大白旗,次日總攻開始。小西行長zhan有地利,退縮在練光亭的土窟中用火槍不斷射擊,而李如鬆則憑借數量優勢強攻,同時以火攻對抗。雙方均傷亡慘重,連李如鬆坐騎都中彈而死。最後我軍疲勞過度,被迫撤退。但小西行長同樣筋疲力盡,無力再戰。當晚李如鬆寫信給他說“以我兵力,足以將你殲滅。但不忍多殺人命,姑為退舍,開你先路”,小西行長回信說願意退兵,但要求李如鬆不對他追擊,然後他連夜率殘兵跨過冰封的大同江,向南逃去。李如鬆派兵從後麵追殺,又殲滅六百餘人。一共消滅了1646名日軍、生擒5名,我軍傷亡為796人。 李如鬆擊敗小西行長,連克平壤、開城。而當時企圖增援小西行長的大友義統居然被我天朝大炮聲就嚇跑了次據朝鮮史記載,平壤之戰共消滅倭軍一萬餘人,俘虜無數,逃散者不及總數的十分之一;在平壤戰役後,小西行長部減員一萬一千三百餘名,撤退到王京時隻餘六千六百人,減員近三分之二。

"緊接著下來就是倭寇在朝鮮對我朝的碧蹄館戰役,這場不該發生的戰役."張居正今天的話就象當年在教導戚繼光一樣,不斷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