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攬月”工程報告北京,儀表顯示生活……

“各部門注意,我是零號,現在我宣布,‘攬月一號’發射任務,進入一分鍾準備!”

隨著“攬月”工程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劉雄關的一聲令下,載人航天指揮控製中心的全體工作人員,臉上皆染上了一層凝重。

電視台派來的前線攝影師亦開始了錄製,而於某個攝像機照不到的角落裏,年輕的研究員小陳,默默地將目光投向了一旁的載人航天工程專家,兼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

——趙思危。

“趙前輩,您緊張嗎?”小姑娘的聲音聽上去隱隱有些擔憂,卻依舊透露著一股子堅持到底的韌勁兒。

也是這一瞬,趙思危在她的身上,隱隱約約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

“這個問題……很難說,但……”

從小陳的視角看去,隻見,這位年長的女前輩若有所思地推了推自己的黑框眼鏡,厚厚的鏡片之下,是一雙凝視深淵多年、卻依舊明亮如初的眼睛。

“小陳,你要記住,在這種時刻,誰都可以緊張,唯獨我們不可以。”

趙思危語氣溫柔,且還帶著幾分對晚輩的循循善誘,然這其中,卻夾雜著不容質疑的堅定。

“50秒!”

又過去了十秒,這十秒,每一秒的流逝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跳。

屏幕上的一切參數,都顯示正常無誤,50m/s的高空風、遙測信號正常……

但趙思危的心中,卻總有種沒由來的慌張。

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沉潛多年的她,極其少有的情緒。

“40秒!”

時間依舊在流逝,總設計師劉雄關未做停頓,即刻宣布“脫插脫落。”

承載著兩男一女三位航天員的“攬月一號”,就這麼離開了發射塔架的懷抱,以向上的姿態,獨立於衛星發射中心這片荒蕪大地之上。

“30秒!”

倒計時時間已過半,意味著這三名航天員在半分鍾後就將乘坐“攬月一號”前往國際月球科研站。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項任務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畢竟“攬月”工程還是自中俄合建國際月球科研站成功之後,中國人第一次將航天員送上屬於我們自主參與研發的月球科研站。

誠然,縱觀整個人類探月曆史,將宇航員送上月球一事並非無跡可尋,然而對於中國人來說,這還是大姑娘坐花嬌——頭一回。

猶記得1978年,美國“慷慨”贈送了我國0.1克月壤樣品,那月壤被裝在有機玻璃中,美國人甚至還“貼心”的為我國科學家們放上了一枚放大鏡,隻為讓咱們能夠看清那黃豆大小的月壤。

後來,於2020年成功發射的嫦娥五號,帶回了差不多四斤月壤,重量能抵35個雞蛋。

過去的成功無一不在給她鼓舞,中國航天這一路馳騁的歲月,從未辜負過任何人的期望。思及此,趙思危緊繃的神經微微放鬆了些許。

試想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從被世界輕視的伊始,再到如今在月球蓋大別墅的巔峰,從無到有,又有什麼情況沒有見過呢?

她又在這裏瞎緊張些什麼?她暗想。

“20秒!”

“前輩……說真的,我有點兒緊張……”小陳情不自禁握住了趙思危的手。

“怕什麼,現在該怕的,怎麼也輪不到我們。”趙思危在小陳的手背上安撫性地拍了拍,輕聲答。

自“攬月一號”發射的消息放出去開始,各國就陸陸續續發來了“友好”賀電,祝賀我國載人航天首次登月成功。

但這賀電背後,究竟有幾分真心、有幾分假意,還真的不好說。

“10!”

“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