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第1章 私生子

宋淩剛從私塾出來,巷子裏賣菜的大娘叫住他,“宋小子你家裏來了人,穿得富貴著哩,你趕緊回去看看吧。”

宋淩應了聲,禮貌道別,不徐不疾的踏在青石板上。宋淩生得瘦弱,但背脊卻像被戒尺丈量著,挺的筆直,不合身的儒生服都穿出幾分文人氣度。

大娘羨豔的看著宋淩離去,宋家不是一直住在梨花巷的,九年前貌美的宋娘子在一個清晨帶著尚在繈褓的嬰兒在梨花巷落戶。

一來就是大手筆,直接買下了梨花巷裏最大的四進宅子,那宅子是位有名富商老爺留下的。

前些年老爺去了外地經商,宅子也就閑置了下來,宅子裏種著十幾株梨樹,說不得連梨花巷這個名字也是因著這宅子來的。

梨樹結的果子好,因著沒專門的人管理,那飽滿香甜的梨子也就成了巷子裏的共同財產。

宋娘子生得貌美,來的那天把巷子裏一半男人的魂兒都勾走了,另一半不為所動的要麼是老得花了眼,要麼是咿呀學語的幼童,女人們則湊在一起猜著宋娘子的身份。

有說是個高門大戶的小姐,和男人私奔出來,有說是個死了男人的寡婦,男人是個有錢的富商老爺。

連那宅子的原主人也沒逃的了編排。

還有說這是哪家大人養在外頭的外室,這種說法得到女人們普遍的認可,因宋娘子從未和這些女人們一樣接些漿洗衣物的活計,近些年連門也不出,卻能安安穩穩將宋淩拉扯大,還有多餘的錢讓宋淩上私塾。

所有流言都有個源頭,這流言是張繡娘先傳出來的,宋娘子來之前她是巷子裏最體麵的女人,有一手精湛的繡活,不用和別的女人一樣,大冬天還用長滿凍瘡的蘿卜手在河邊就著刺骨的水漿洗衣物。

張繡娘有雙好看的手,修長,白皙,冬天的時候她揣著手爐,常路過河邊不經意間撩撩散亂的頭發,在蹲著的女人們或羨慕或嫉妒的目光裏翩然離去。

宋娘子來的那一天坐的是巷子裏人隻聽說過的牛車,撩開車簾時露出截雪白的腕子,張娘子被那雪白刺了眼,隔天就傳出了宋娘子是官家老爺養在梨花巷的外室,而宋淩是私生子。

張娘子說話很有水平,用的都是些可能大概的詞,隻放出個話頭,剩下的都讓別人自己去猜測,絕不留下話柄。

前些年宋娘子這個“外室”和她帶來的“私生子”在梨花巷隻能用四個字形容,聲名狼藉。

女人們自認是正頭娘子,瞧不上這種無名無份的外室,雖說日子過的窮苦,但再怎麼樣也比外室尊貴。

那幾年仿佛誰和宋娘子扯上關係,誰就沾染上了外室的晦風,失了正頭娘子的體麵。

直到宋淩一天天長大。

宋淩直到四歲啟蒙前,宋娘子都將他拘在宅子裏,是一步也未曾出去過,直到四歲啟蒙那天,宋娘子帶著他去十裏八鄉唯一的夫子,石夫子家,人們這才第一次見到常常念叨的私生子。

那天見過的人,都說那孩子是比著天上的仙童長的。

一年後,有位遊曆的道士來到梨花巷,歇在石夫子家,見過宋淩後,連連叫好,隻說是道韻天成。

巷子裏的流言意料中的停了,那是道長說的道韻天成,哪是他們這些凡夫俗子能隨意指摘的。

宋淩逐漸長大,儀表出眾,課業優秀,沉穩大度,關鍵是對著他們這些鄉野村婦也禮數周全,像個小文人,連石先生都說宋淩將來有大出息,私生子的言論也就再沒人提起了。

宋淩知道有人看著他,背脊挺的更直,端著他的文人氣一路到了家門口。

宋宅在梨花巷的最深處,此時大門口停了輛牛車,有兩個車夫一左一右的站在車旁邊,車上裝飾著玉墜,還有宋淩從未見過的流光溢彩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