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第1章 第一回

“阿娘,看那裏——”

“快瞧,來了來了——”

“馬兒,馬兒——”

“好氣派啊——”

喜報隊才剛行過景靈東宮,管笙鼓樂聲隱約傳來,皇城宣德門外的禦街廣場早已炸開了鍋。

細雨綿綿,寒食節的寒冷,黃鶯的啼叫,都被熱鬧掩蓋。

喜報隊所經之處,彩樓相對,繡旆如雲,樓閣上唱和陣陣,街道上累足駢肩,禦溝邊的紅漆欄杆火一般鮮豔奪目,就像廣場上翹首以盼的各家酒匠的心。

春闈得第是學子衣錦還鄉時,清明中秋的鬥酒狀元,亦是酒匠的一步登天日。

元旦、清明、冬至乃本朝三大節,清明開煮和中秋賣新,則是酒界盛事。是以由戶部管轄的點檢所,每歲都會在兩節之前舉辦酒界“春闈”。

節前,京城酒肆將新酒呈樣送至點檢所,酒務官層層篩選後再獻給當今聖上評點。

俗話說要抓住一個人的心,就先抓住他的胃。口舌之欲真龍天子也大大的有啊!京城大小酒肆不下萬數,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有“皇”字頭幫忙打免費廣告,便宜不占白不占不是?

今日,正是揭榜之日。

鑼聲鼓聲越加濃厚響亮,宣德門外人山人海,差役一麵回頭張望,一麵攔住人群不讓越界。皎然早早占住第一排的VIP位置,此刻正伸直脖子,將手放在眼睛上搭涼蓬往遠處張望。

隻見隊伍領頭有兩位騎高大白馬的男子,頭戴彩巾,胸係紅花,身著黑衫,兩旁是捧著盛彩帛等各色彩頭禦賜之物漆盤的隨行小廝。

兩男子皆為酒務監官,喜氣洋洋勝似當新郎,分別來宣的是官營酒匠和民營酒家的喜報事宜。

隨後是四個並排行走的彪形大漢,撐著高高的竹竿,兩竿間拉起一塊3丈有餘的黃色布牌,寫著吉祥話,布牌後是敲鑼打鼓的樂隊,以及各色官家民間方陣隊伍。

皎然不由咧開嘴角,還真有幾分金榜題名的派頭。

領頭男子翻身下馬,一位往對麵去,一位直直朝皎然跟前疾步而來。皎然腦海裏煙花絢爛,仿佛登上奧斯卡領獎台一般,腦子裏致謝詞都想好了,“謝謝娘親,以及娘親的娘親……”

然而,在一陣歡呼聲中,皎然回過神來才恍然大悟,紅花戴到了旁邊的沈家娘子身上,人群聲拱起了一陣陣聲浪,與皎然的愣神有點格格不入。

她家的酒肆,與狀元酒失之交臂。

禦街從宮城的宣德門穿過內城的朱雀門,直達外城的南熏門,筆直寬敞,青石磚被磨得發亮,兩邊商鋪林立,買賣興隆,足有200步寬的街道,此刻卻略顯擁擠,市民追逐喜報隊往北走,皎然與他們路徑相反。

仲春暮春交際,盛京城裏杏花正紅,梅花如飄雪,綿綿柳絮隨風蕩漾,河邊落紅無數,春來水漲,此刻水麵薄煙散去,披著蓑衣的身影隨著小舟飄蕩。

走過州橋左拐便是東大街,盛京城家家戶戶門扉插著柳枝,道旁的梨花、海棠掩映在楊柳樹裏,少女成對在河邊蕩秋千、鬥百草,皎然默默加快了腳步。

行不多時,便見得一間書棚頗為與眾不同,京城人家門前屋後多栽楊槐柳樹,此處卻突兀地立著一株翠竹。

說來也有趣,此店名曰“宣尼經籍鋪”,店家自稱孔夫子第四十八世孫,成日執著竹簡搖頭晃腦念著“之乎者也”,可惜生得矮胖肥膩,著實沒什麼美感。

皎然遙遙與這位孔家讀書郎拱手作揖,火速繞過翠竹,拐入旁邊的小甜水巷。

隻是人一分神就失了輕重,剛拐過巷角,皎然就和一位布衣婦女撞了個滿懷。皎然趔趄一步往後,抬頭一看,好家夥,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