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比人幹得快多了,人一天也就能收一畝水稻,但是有了這玩意兒,林揚一小時就能割一畝的水稻。
不過這收割機看著操作挺簡單,但是林揚第一次用的時候差點把自己的腿鋸斷,他熟悉了不少時間才能輕鬆駕馭。
他剛買回來的時候,村裏也有人過來借,但是感受到它的操作難度後,大家都紛紛放棄,還是老老實實用鐮刀割吧,這玩意兒雖然慢,但是起碼安全啊,林楊家的小型收割機一不小心劃過就是一道大口子,傷不起,真的傷不起!
第三十四章
用這種背式小型收割機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就是割下來的水稻不怎麼整齊,抱起來打穀的時候都需要整理一番,如果不整理就會打不幹淨。
但它收割的也不全都不整齊,隻能說其中一部分會特別花費時間,所以,林揚將兩畝水田都割完後,文竹、林晨兩口子三個人都沒有將一畝的水稻打完。
林晨跟文竹是打穀的主力,兩個人來來回回的從地上抱起水稻放進打穀口,這也是個體力活,需要人來來回回,不斷彎腰又站起來的行走,如果體力不過關的,沒一會兒就會頭昏眼花,腰酸背痛。
小魚兒媽因為幹活沒有其他兩人麻溜,專門負責給稻穀裝袋。
以前那種很古老的打穀機還需要人從穀桶裏舀穀子裝到編織袋或者籮筐,現在的打穀機直接就是套袋子在出穀口,不過要時時注意,因為隻要上麵的人打穀子的速度足夠快,打穀機吐出稻穀的速度是很快的,一會兒就能裝滿一袋,如果沒有及時更換袋子,稻穀就會溢出到袋子外麵。
這是個非常簡單又輕鬆的活,小魚兒媽在袋子沒裝滿的間隙還會去旁邊整理那些擺放的特別亂的水稻,減少文竹跟林晨兩個人打穀子的時間。
林揚放下收割機後也加入了打穀子的行列,三個人輪流替換,配合的非常默契。
而有了他這個強勞力加入後,打穀子的速度也迅速加快,一個小時不到,兩畝水田裏歪歪扭扭倒下的水稻全部穀草分離。
收完兩畝水田,現在才剛剛10點多一點,他們是早上6點50幾才到的田頭。
休息了一會兒,四人吃了一個早上才從冰箱裏拿出來的大西瓜後,他們又要馬上趕到下一塊水田。
按照計劃,他們四個人今天一天就要把林揚家的6畝水稻全部收割完。
小魚兒媽負責收拾東西,其餘三人負責將裝袋的稻穀扛到停在路邊的三輪跟皮卡。
一袋稻穀標準是一百斤,但現在裝的是剛收獲的水稻,水汽很重,還有穀草,一袋也就八十來斤,林晨跟文竹都是一次一袋,林揚用挑的,一次就是四袋。
等三輪車裝滿後,文竹就先開車回家,現在天氣太熱,而這些剛收獲的水稻水分又足,如果不及時把他們攤開,絕對會很快發芽,而且現在氣候詭異,說不定變化更快,像食物變質一樣,僅僅幾個小時就能讓半年的收獲毀於一旦。
他們都不敢耽擱,裝好車就拉回家裏把水穀攤開在曬坪晾曬。
“臥槽,你還是人嗎?”林晨扛著一袋穀子呼哧帶喘的停在半路,他走不動了,他要休息休息。
林揚輕鬆回他:“是你太虛了,昨晚去幹什麼了?是不是給國家的二胎事業添磚加瓦?”
笑意蘊含著調侃,但聲線毫無起伏,要不是林晨真的親眼所見,還真以為他肩膀上堆得像山高一樣的兩袋稻穀不存在。
林揚挑了幾擔水稻後,他嫌挑太麻煩,每次還要費勁把他們捆到一起,幹脆就扛,一次扛兩袋,走快點的話,效率不比挑擔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