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圖虎目掃視了下聚精會神的大夥兒接著講道:“忠義軍起於山東東路東平府與密州的磨旗山。首領是漢民劉二祖,他聚集不堪忍受金人殘害的山東路漢民,成立紅襖軍,堅持抗金鬥爭。後來這劉二祖不幸犧牲,由大將劉全接任首領,後來又有部將彭義斌率起義軍歸附李全,逐漸將山東陸各地分散的紅襖軍基本統一起來。這李全是個人物,帶領上萬紅襖軍轉戰山東、河北東路、海州等地,給金兵以沉重打擊。
這個李全乃是山東濰州北海人,出身農家,初以販賣馬牛為業,結聚結義兄弟,因善使一杆鐵槍,故被稱為“李鐵槍”。他的妻子楊妙真,人稱“楊四娘子”,狡悍善騎射。這夫妻二人倒算的是一對豪傑夫婦,金宣宗曾經下詔招撫李全,李全回書拒絕,並聲稱“寧做江淮之鬼,不為金國之臣”,隨即將父母兄嫂骸骨遷葬於淮南,以示歸我大宋之誠心。後來也證明了李全歸宋之情,紹興四年宋金正激戰於濠州,金兵圍城攻打,晝夜不休,統領官****,將官楊照皆戰死城頭,眼看濠州不保,這李全率兵及時救援,大敗金兵於化陂湖。之後李全歸附我大宋,朝廷官家授以京東路兵馬副都總管。李全遂用宋朝名義繼續招集山東路好漢投奔紅襖軍,後朝廷改紅襖軍為忠義軍,令忠義軍駐揚州淮陰一帶,這李全先後率領士兵,收複了山東南部諸州,也算有功於朝廷。
後來朝廷高官淮東製置使兼知楚州許國,卻對忠義軍分化瓦解,暗中命令各部忠義軍互相攻殺,使忠義軍陷入分裂。這李全受到猜忌排擠,後來一怒之後帶領部分手下投降了蒙古。
李全在朝廷重臣引導下互相廝殺,其部將邢德、王義深、囯安用等人把李全遺留在楚州的妾劉氏殺害,楊氏則渡淮而逃。投靠蒙古後駐紮山東青州的李全,聽聞妻子楊妙真前來告知家人被殺的消息,大怒,決計回楚州報仇。現在這李全帶兵七千正在圍攻揚州城。”
趙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繼續講道:“剛才說的,就是咱們這次出征這次對手的情況。也就是說,咱們三日之後就要啟程奔赴揚州廝殺。各位一會回去寫個報告,都想想需要些什麼軍備,彙集起來,我明日去找知府尋要。
還有就是,朝廷給咱們這個蕩寇營戰兵定額五百六十人,輔兵則從當地廂軍調撥一百三十人。現在巡捕隊訓練一年以上的隻有三百人,還有那後來陸續招的五十幾人,訓練不到半年,這次就不要隨隊出征了,留下負責山莊護衛吧。這戰兵名額還有二百六十人缺額,本來那劉知府讓從巡查隊和廂軍裏抽調,但是我拒絕了,相信大家也知道哪些人是個什麼樣子的。那麼我宣布,從今日起,巡捕隊全員以校用身份加入蕩寇營,為了影響原有的戰力,缺額暫時不補充,等戰後再行補充。但是申請軍備糧草可要按照滿額的索要,反正這些軍備什麼的在紹興府隻有存儲在武庫發黴生鏽,不要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