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第1章

東京城中太平日久,風物繁盛,禦街樓上,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繁盛之內,市井之間,正是萬家燈火時。

七歲的阿魚坐在家門口的石墩上,望著巷子頭的日光漸漸隱去,聽到屋內傳來母親的呼聲,急忙踩上她的破布鞋回家去,“娘呀,我看到安大叔他們家又來客人呀,端的米呀肉呀,還有大紅棗。”巷子彎彎繞繞,安家住在巷子頭,阿魚家住在巷子尾,

阿魚的娘是個身材瘦削的清麗婦人,聽見阿魚的話扶額笑了笑,揮手讓大女兒將阿魚摟進屋子來,“人家那是來拜先生的,安家大小子前幾日說是被應天書院準許入學了,大家都說是他是神童呢。”她是江南人士,雖入東京多年,說話間還是不免帶上鄉音,帶得兩個女兒也跟著學。

“神童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下水了還是要我救。”阿魚掙開姐姐的手,得意地昂起頭。她姐姐靈雨趁阿魚掙開手時牽住了她,帶著她去水缸邊洗手,摸到阿魚手上的泥沙,口中不免念叨幾句:“你又去玩沙粒子,跟誰去的?還救人家,要不是你貪玩引得那群小子過去鬧,人家怎會落水?”

阿魚被數落慣了,笑嘻嘻地在水盆裏搓手,“跟小牡丹去玩的,她告訴我拋石子。”

靈雨見她搓幹淨了手拿起一塊灰白棉帕子給她擦手,聽到小牡丹的名字麵上一冷,眉頭一皺,“說了多少次少跟她玩,一家子慣會占人便宜的,小牡丹才幾歲她娘就說哪些沒臉皮的話,方才她是不是帶你去安大叔家了?怎麼,你也要跟小牡丹學怎麼占人便宜?”

文小河看大女兒一臉的大人模樣不禁失笑,“她又懂得什麼?倒是你小小年級,怎麼擔心得這麼多,小牡丹也還小,沒那些壞心思,小孩子玩鬧罷了,任由她去。”靈雨聽了母親的話更是生氣,放開阿魚的手一下子坐在門檻上,“咱們巷子裏這些丫頭就數小牡丹最機靈,阿魚最笨了,小牡丹她娘還老愛在阿魚麵前說些糊塗話,我就不愛讓阿魚跟她玩。”

阿魚見姐姐似是惱了,連忙蹭過去,雙手在姐姐肩膀上假模假樣地錘了幾下,聲音不免帶著幾分稚氣地哄道:“阿魚再不跟小牡丹玩了,姐姐不氣啊,不氣哦。”靈雨自然知道這丫頭是在哄她,哪天小牡丹拿個野果子給她就又跟著去了,但是語氣總算緩和了幾分,“你知道就好。”

文小河見了摸了摸兩個女兒的頭,溫柔道:“好了,去叫你們爹過來吃飯了。”姐妹倆這才牽著手出了屋子,去院子裏的驢棚叫父親。

阿魚的父親是個路邊說書的,少時也讀過書,隻是後來摔壞了腿無法科考。出生時老父大字不識請了個算命的為他起了個名喚作李書匠。相貌也整齊,隻是因為腿上有疾難以找到活計,年輕時跟了個好師傅得以在東京城裏最熱鬧的瓦舍裏討生活,但是三十好幾了也沒討上個人過日子,還是他師傅過世前做主為他討了文小河。

文小河原先也是在瓦舍中唱戲的,顏色好的時候跟一個進京趕考的舉子成了鴛鴦,後來那舉子卻沒了影蹤,文小河懷著身子,月份大了也唱不了戲了,李書匠師徒二人好心收留了她,過了幾年便跟李書匠成了親。這兩口子都是溫良性子,李書匠師傅去世後瓦舍裏漸漸容不下他,夫婦二人在平安巷賃了個小院子,雖是破舊了些但是總算有個安家立命的地方,平日裏李書匠就在街上支個桌子說書,文小河在旁邊賣些漿飲,日子過得也算順遂。

見得兩個女兒過來,李書匠將驢係好,給驢喂了把草,附身抱起小女兒,笑道:“方才怎麼聽見阿魚在喊大紅棗?是不是想吃了?”靈雨又是一臉不高興,“阿魚這個沒出息的,盡想著人家的東西。”抱怨完才跟父親說清原委,李書匠聽完也是一臉不讚同,單手抱著阿魚,一隻手牽起靈雨走出驢棚,“靈雨說得對,旁人家再好的東西咱們也不興得惦記,過幾天爹帶你們去金明池玩耍,咱們去喝荔枝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