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嗎?”顏初問。
她話音剛落,自己的手機也叮咚一聲。
姐妹倆心有靈犀,顏未朝顏初使了個眼色,顏初掏出手機來看,果然,顏廷樾給她發了消息,措辭直接多了,言簡意賅地問她今年要不回家吃個飯。
“你們高三那年,爸爸教的班裏有個女生跳樓了沒救回來,留了一封遺書,說自己是同性戀,有愧於家人教導,後來她喜歡的人也跟著殉情了,兩個人是同桌,都是尖子生。”
顏初說起這段往事,不無感慨。
顏未想起那年江幼怡上飛機後薛玉發給她的那條短信,說她父母不知何故態度大改,應該就是因為這件事。
她們走的這條路,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前仆後繼,用他們血淋淋的經曆從一個個絕望的境遇中博出兩分自由的天地,給世人以警醒。
“看情況吧。”顏未說,“如果到時候有空的話。”
顏律師剛結束一場訴訟,為一位長期遭受丈夫家暴的女性打離婚官司,成功爭取到五歲女兒的撫養權。
一閉庭她就急匆匆從法院出來,手裏捧著資料,衣服也來不及換,上車把東西朝副駕一扔,係安全帶掛擋踩油門一氣嗬成,直奔阜都市中心的新華文軒。
新晉推理小說作家未怡前不久完結的長篇連載作品《疑心》榮登國內新書暢銷榜top1後忽然畫風一轉,出版了一部情感類小說《十七歲的你》,令眾多書粉大惑不解,引來許多爭議。
熟悉這位作者寫作風格的書友都知道,該作者筆力遒健,行文毫不拖泥帶水,邏輯縝密,:-)
沒曾想轉頭就被書中細膩柔婉的文字驚豔,不同於《疑心》的波瀾壯闊,《十七歲的你》給人另一種直擊心靈的震撼,從細微處引起讀者共鳴,勾起年輕時或美好,或悵惘的回憶,令人潸然淚下。
簽售會現場,被書友問及“為什麼不在前作的基礎上深耕,要在事業上升期做這樣冒險的嚐試”時,江幼怡恰好瞅見剛剛從門外擠進來,穿著一身來不及換下的小西裝的女人。
“這本新書與其說是小說,其實更像一本回憶錄,對我而言意義非常。”她撥了下桌上的話筒,聲音抬高了些,“她是我的人生中,一切美好的開端。”
“今天八月六號,是顏同學二十七歲的生日,我想把這本書送給她。”
兩道視線隔著茫茫人海遙遙相望,江幼怡凝望著那雙眼睛,笑容柔和溫暖,像那個初夏的陽光,熨帖在心間。
“感謝你與我相遇,感謝十七歲那年,我們都沒有放棄。”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