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她筆鋒一轉,提到了她在旅途中結識的幾名風度翩翩的公子哥兒。

羅蘭讀著讀著,忍不住唇角上揚:她知道艾美一直都是“有準備”的那一個。什麼時候等艾美把那些年輕的公子們家世、財產、性情、喜好、脾氣都摸清楚以後,她就會準備好投入感情。

實用主義的艾美。

羅蘭揚起臉,歎了一口氣。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天賦不足以支撐自己未來的生活,能夠幹脆利落地轉到另一個方向,似乎也不錯。

隻是……好像有一點點無奈。

女孩子們為了穩定的後半生,而放棄了她們所熱愛的事業——隻是因為還不夠自信;又或者是因為她們想要成功,需要付出比男人多得多的努力。

羅蘭想:但是艾美想要的,和她想要的還是有些不同。艾美更愛慕榮譽,如果她真的走上藝術這條道路,她會希望在全世界揚名,那些最豪闊的貴族們都把署有她名字的畫作收藏,掛在客廳裏。

而羅蘭想要的幸福卻是自洽的,什麼時候她可以不需要外界的讚美與掌聲,就能夠感受到富足——這就夠了,這就是她最喜歡的狀態。

當然羅蘭的特長卻是超越這一要求的,她隨時隨地都能接受外界帶給她的美譽,以及豐厚的物質回報。

想到這些,羅蘭還是落筆,給艾美寫了一封回信。

她祝願艾美早日

找到如意郎君,哪怕是比兩個姐姐結婚更早,她和貝思也不會有任何反對意見。

至於繪畫,羅蘭表示:她和貝思都很感激艾美為她們作畫——在她們看來,這是最棒的畫作。正是這些畫作,讓她們這些“無法履足歐洲”的姐姐們能夠看到那些經典的建築。

她鼓勵艾美繼續畫下去:“因為繪畫也是一種表達,就和寫故事一樣,表達的是人生某個時間點的所見和所想。”

“把這些記下來,你的人生就在世界上多留了一個痕跡,而你又擁有了一個活生生、落在紙上的回憶……”

羅蘭寫完這些,忍不住問了貝思一句:“這樣說教意味是不是太重了一些?”

她其實沒好意思告訴艾美,攝影術很快就會流行並且變得發達,他們現在那些珍貴而稀有的黑白相片會變成彩色,然後越來越清晰……

後世更加會出現“朋友圈”、“照片牆”之類,擁有“回憶”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但是親手畫的,肯定紀念價值要高些,而且能給繪畫者本人帶來的滿足感才是最重要的。

貝思一個勁兒地搖頭。她說:“艾美最信服你,喬,你這封信會給艾美莫大的鼓舞!”

羅蘭在內心說:是的,艾美會因此畫下去,即便明知不會成名成家,也要畫下去。因為這會是她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意義遠高於她戴著的那些薄紗手套,和衣服上縫的蕾絲花邊。

“喬,我真是太佩服你了。”貝思摟住了羅蘭的脖子,抱了抱她,然後兩人一起繼續看信。

羅蘭“咦”了一聲,忽然從餘下的信件裏撿出一封,看了看,說:“是編輯部的來信。我還沒有給他們投新的稿件呀?”

這裏的大多數讀者來信都是她以“羅蘭”的筆名發表作品的那家刊物編輯部轉過來的。也有一部分是她回信之後對方拿到了她的地址,再次回複感謝的。

但是她現在手中這一封,卻是以編輯部的名義直接給她的來信。

羅蘭趕緊拆開,果然是她的編輯寫來的。編輯在信中遺憾地告訴她:由於經營不善,刊物不夠賺錢,老板一時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