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弘曆侍母至孝,每日都來景仁宮為她侍疾,還親手喂她喝藥,以此試探胤禛心中究竟欲冊立何人為皇太子。
胤禛卻道:“皇阿瑪當初冊立皇太子過早,之後卻因幾位皇子奪嫡惹出許多風波,朕思前想後,決定不冊立皇太子,隻在幾位皇子長大之後,秘密建儲,將傳位詔書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因而,皇後便不必為皇太子的人選費心了。”
皇後聽聞胤禛所言,隻覺得一顆心如墮冰窖。倘若胤禛果真有意傳位於四阿哥弘曆,又何須兜這麼大一個圈子,弄出什麼秘密建儲?
弘曆如今可是養在她名下的嫡子,如今她又已經病入膏肓且時日無多,此時正是冊立弘曆為皇太子的最佳時機,就像當初仁孝皇後赫舍裏氏薨了,康熙帝不是立即冊立赫舍裏氏的兒子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了麼?
而胤禛剛才卻故意拿理親王胤礽做例子,提出不宜太早冊立皇太子,以免將來引起諸位皇子奪嫡,由此可見,胤禛顯然從來沒有想過要冊立弘曆為皇太子。
或許,剛才胤禛口中所言欲等幾位皇子長大之後再秘密建儲,胤禛究竟是想要等哪位皇子長大?莫不是要等皇貴妃年氏所生的四個皇子長大吧?
胤禛見皇後眼中極快的閃過一抹不甘之色,心裏對皇後愈加不滿。表裏不一、善妒失德也就罷了,如今竟然還妄圖幹涉皇太子的人選,皇後可真是越來越沒規矩了!
要不是看在皇後烏拉那拉氏病入膏肓、時日無多,他一定會嚴厲的申斥皇後,讓她好好的認清楚皇宮之中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
皇後見胤禛不願冊立弘曆為皇太子,便苦笑道:“皇太子的人選,皇上自有打算,剛才是臣妾糊塗了,不該瞎操這份心的。
可是,皇上見臣妾近幾個月來一直飽受病痛之苦,難道就沒有想過用些什麼法子為臣妾醫病麼?”
胤禛皺了皺眉頭,沉聲道:“朕不是已經吩咐幾位太醫院醫術最為出眾的太醫為皇後診脈治病了麼?”
皇後垂下眼簾,掩去眼中的嘲諷之色,口中卻恭敬的回答道:“皇上體恤臣妾,命劉院使和幾位太醫為臣妾醫病,或許都是因為臣妾福薄,因而臣妾才會吃了那麼多的湯藥也不見起色吧!”
皇後見到了這個時候,胤禛依然不曾提出要用年若蘭的鮮血做藥引為她醫病,隻覺得心中一陣陣發寒。
是了,想當初康熙帝病重之時,胤禛都不曾動過用年若蘭的鮮血為康熙帝續命的念頭;胤禛與怡親王胤祥情同手足,也從來沒有想過用年若蘭的鮮血為胤祥醫治鶴膝風!而她隻不過是一個不受寵的、可有可無的皇後罷了,胤禛又怎麼可能用年若蘭珍貴的鮮血為她續命呢?
胤禛見皇後如此,心裏忽然升起一股奇怪的念頭。皇後方才如此問,莫不是希望他用年若蘭的鮮血為她醫病吧?
莫說年若蘭的鮮血僅有對他才有效用,就算年若蘭的鮮血可以為任何人醫病續命,他也不會讓他心愛的女人成為人人爭搶的藥人,將她陷入危險的境地。
胤禛擔心皇後覬覦年若蘭的鮮血,起了謀害年若蘭的心思,因而便叮囑景仁宮的眼線盯緊了皇後,倘若皇後有任何異動,便要立即向他稟告,生怕皇後會做出什麼傷害年若蘭的事情。
按照宮裏的規矩,皇後生病是需要眾位妃嬪們輪流侍疾的。起初,皇後不願被其他妃嬪們看見自己病弱憔悴的模樣,徒惹眾人笑話,因而便吩咐眾位妃嬪們不必前來景仁宮為她侍疾。然而,這幾日皇後惦記著年若蘭的鮮血,因而便起了命諸位妃嬪輪流為她侍疾的念頭。
胤禛見年若蘭欲前往景仁宮為皇後侍疾,卻道:“如今福沛還小,你隻管照顧好福沛便是。至於為皇後侍疾一事,讓齊妃、懋嬪、寧嬪去也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