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 2)

——繁華轉頭是悲空,由來都是一場夢。

話說大景隆慶三年,連著三年的天災使帝國的大部郡縣顆粒無收,直鬧的千裏無人煙,萬裏有餓殍。貪官汙吏的盤剝克扣更是絕了農民的活路,各地流民遽增,終在這年的五月中旬激起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他們席卷了帝國三十二郡中的七個郡。所過之處,官兵聞風而降,不戰而屈者十之八九。稍有抵抗的,也是如螳臂擋車,布縞阻箭一般,呼吸之間,便湮沒於憤懣的義軍中。

在這麼多義軍之中,又有兩股聲威最為隆震,一為李叔民的滇軍,一為吳世平的關西軍。這兩者,行事手段又不同於別的義軍,所到之地,開倉放糧,周濟百姓;約束軍兵,無範於市商;對於願降的官兵,量才擢用;所占州縣,冊府立縣,駐軍節守;號令一方,儼然一方霸主;李吳二人又張榜廣招賢良,虛賢納士。因此上,滇南,關西兩地落拓學子,不仕文人多有往投的,甚至於一方豪強亦多有往投的。李吳二人自是歡喜而納,不拘官民市商,有才者,皆是量才錄用。是以聲威益發盛了。餘者,行事多如賊寇相若,燒殺搶掠,甚於有*婦孺者,蓋不可勝數,此皆跳梁小醜,碌碌不足述。

這番消息傳到京師,百官驚恐,朝廷震動,大有大廈將頃之勢。這一日,百官會集於天奉殿,三呼萬歲過後,值事太監喊過:“百官有事聞奏,無事退朝。”隻見百官中轉出一人,眾人視之,乃是兵部侍郎柳元直。這柳元直,性最耿直,敢言直柬,最是一個有理不讓,無理尚且辯三分的主,是以京師人統呼之為“柳石頭”。隻見這柳元直出班叩首跪奏道:“皇上,三年災荒,百姓饑饉,多有流民。更有貪官汙吏,監糧自盜,貪墨賑款。如今,終是激起民變,賊兵四現。夏元、關西、留平、滇南、關陽、陝山、川中諸郡皆被賊兵寇略,百姓流離,土地荒廢。如今應速速出兵平賊,蕩平四海,還我大景清平。不若此,賊勢愈大,則愈難製。望皇上三思啊。”

這柳元直剛說完這番話,就有一人出班,乃是刑部尚書梁信之,奏道:“皇上,三年饑荒,朝廷已然多次撥錢糧救濟百姓,百姓得糧則自安。賊兵怕未必有柳侍郎所言之勢大吧,如今隻需一朝廷大員前往招安,想來便可平定亂兵,何須朝廷大軍。如此,一來可以為朝廷省去若幹軍資糧物,二來使百姓免去刀兵之禍,能顯我皇帝陛下寬仁愛民之心。祈陛下三思。”這番話一說出,眾官多有額首以為然者。

隻見這柳元直轉過身來,對梁信之道:“梁大人可知如今賊兵有幾多少?”

梁信之答道:“本官身屬刑部,且賊兵遠於千裏之外,實不知賊兵具體數目。”

柳元直又問道:“那梁大人可知曉賊首為誰?又有些何人相助?”。

梁信之答道:“賊首無非遊民之屬,愚民之輩,那所助之人亦無非囂小之輩,悍頑之徒而已。”

說完隻見柳元直環顧眾官,大聲道:“賊兵為遊民所聚,此誠不誤。然而據下官所知,眾賊之中,多有學識之士參予。更有二賊勢力最是強盛,一為李叔民的‘滇軍’,一為吳世平的‘關西軍’。這李叔民雖是個落弟的舉子。臣卻聽聞,這人少有才華,亦通兵法,現今帳下有猛將數員,更有滇貴諸多才識之士相助,整銼軍紀,厲練軍旅;開山采礦,廣鑄兵器;多聚錢糧,開府立縣,其不法之心可見。那吳世平,祖上世代經商,家中廣有錢糧,為人豪俠好義,結交多是些亡命之徒,寇盜之輩。幾個兄弟不是猛將,即是良相。更有關西,陝山中數富戶,豪俠舉家相依,威勢更盛。隻這兩家便有賊並十幾萬。其餘之數,不可勝記。為今之計,隻應速發天兵,平賊定亂,方可拯危於一方,救萬民於水火。如若延碭時日,貽其勢養成,恐怕再也難治了。則國之頃覆,目展既至。”

眾官聽了這番言語,皆大驚失色,那梁信之也言語不得。再看那高坐於龍椅上的皇帝,生的麵如冠玉,目若朗星,唇似塗脂,十四五歲的模樣,此時聽了柳元直一番話,似頭上響了個焦雷一般,半天言語不得。半晌,方嚅囁道:“似此,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