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宣城虞氏(1 / 2)

【序引】蝶戀花

千古花開難算數。春盡春來,青史紅顏圃。時日狂風年月雨,眾芳隕落誰仍舞?

消散塵煙驅俗霧。蔡琰婕妤,清照香如故。莫道須眉能獨步,帝花一放神州慕。

文房四寶之名,自南北朝已有。宋朝以後,指的是湖筆,徽墨,宣紙,端硯。四寶之中,安徽占兩寶。安徽有一處名樓,即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的謝眺樓。唐詩人李白有詩名《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寫的便是此樓。謝眺樓下三裏遠,有戶虞家。宣城之地,胡梅兩姓算做大姓,這戶虞氏雖是從外地遷來,但也在此居住了好幾代。

虞家幾代為官,算是官宦世家。虞太爺有兩子兩女,長子虞鏞,幼子虞銓,字正衡。太爺官至鴻臚寺少卿,長子讀書刻苦但資質不高,考了三次科舉勉強上榜,做了個知縣。次子虞銓天賦頗高,七歲能作詩,二十歲博覽經史。二十七歲參加會試,第二甲第十五名,現在翰林院。

虞銓向來喜與隱士高人打交道,凡到一處,先打聽此地有何高人隱士,隻要聽說便不辭勞苦前往拜訪。未考功名時,虞太爺唯恐他因此誤了科舉正路,每每勸誡,虞銓口頭答應而已。直到考中科舉,太爺便不再管他。

虞銓到京城會試結交了一個朋友,此人姓曾名毅,與虞銓同年生。並不是尋常所說之山中隱士,也是讀書人。曾毅談論,不隻詩書經義,還懂得許多陰陽醫藥術數。虞銓對他博學深為敬佩,常常一起討論。曾毅有一門絕活,能治各種心疾。即使從小患病,曾毅也能有效醫治。他這人還有一怪處,雖滿腹經綸,卻不參加科考。虞銓問過緣故,他隻道自己要做逍遙之士,不受浮名羈絆。虞銓感歎自己不能相隨之時,更多一分景仰之情。二人交情甚篤,談論甚歡。

康熙二十九年中秋,虞銓邀曾毅一同過中秋。杜氏夫人在房間裏照顧剛滿月的小女兒,大兒子虞赫此時正在宣城老家跟他祖父母一起。因此獨個和曾毅對月暢飲,十分痛快。初秋庭院,涼意薄薄。丹桂飄香,清酒微醉。幾杯過後,曾毅忽然神色凝重。虞銓知道此非曾毅作風,但礙他自己不言,便也不好相問,仍舊喝酒。又喝了一會,月已當空明亮。曾毅置下酒杯,好似要說什麼。

“正衡兄家中孩兒幾個?”曾毅問。虞銓見他臉上微紅,當是他醉了,笑道:“孟剛兄醉了。”曾毅搖了搖頭:“我是真正的千杯不醉。”說罷大笑起來。那日曾毅不似往常喝得大醉才回,隻臉上泛紅就走了。虞銓雖覺得有些奇怪,但也沒放心上。

康熙二十九年既望,紫禁城某妃子宮內。

中秋剛過,宮裏熱鬧勁還沒消。一位封號婉嬪的妃子此時正麵臨著分娩的劇痛,羊水已經流出,早做好準備的穩婆正在引導生產。宮中負責接生的穩婆係宮中征召的有經驗及技術的接生婆,進宮前要接受太醫院的考核方能為妃嬪接生。妃嬪生產本不是奇事,奇就奇在這位婉嬪生產竟像在做秘密之事,並不馬上通知太醫院。因為宮縮,妃子疼得幾乎昏死過去。這位妃子曾患有心疾,知道情況的貼身宮女玲瓏見她如此辛苦,隻怕她性命不保。好在這是位極有經驗的穩婆,邊接生邊安慰她必定能夠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