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節(1 / 1)

水了,也休息休息了。

算來自從他穿越之後,十八歲入翰林,到現在已經快有三十多年了,這些年他一直都在改革,該做的已經都做了,但改革從不是一蹴而就的,後麵還需時間慢慢催化,十幾年的時間放在改革之上,還是太少了,不過剩下的事情,就算沒有他這個引路者,也照樣能繼續。而他腦子裏記住的那些現代知識也早就掏空了,就等著後來者根據他的那點皮毛慢慢填補了。

項泗就是楊雲清選中的繼任者,他不管是能力還是心性都是第一人選,當然最重要的是,他與楊雲清的意誌一脈相承,他是從楊雲清建立的學院裏出來了,雖然學的是四書五經還有走科舉一途,但是其他學生學的那些,他也都有學,他自然也知道楊雲清這個建立者的意念是什麼。

楊雲清之前創立的學院,跟義務教育改革是一個性質,項泗自己便是這項舉措的受益者,自然對此具有高度的認同感。

而在這之後,他入朝為官,一直把楊雲清這位首輔兼恩人當作是自己的指路標,視作是自己人生的楷模,初入官場時候的幾分手段,更都是恩人教的,在他眼裏,自然是楊大人做的都是對的了,當然,事實證明,目前來說,楊雲清做的每一項決定,對於大周的這個國家來說,都是正確的。所以在項泗入朝為官的十餘年後,他成了改革的堅定支持者。

而項泗他如今三十,已經任工部侍郎了,他和楊雲清當年的升遷路徑倒是有點像了。

之前在建平十一年,陛下和內閣商議,派他們一甲三人狀元、榜眼、探花,兵分三路,暗中下去查訪貪汙大案,那場大案最後的刑罰異常慘烈,凡是涉案官員,輕則斬首,重則淩遲,而且更是牽連九族,幾乎是被查出來的額官員沒有一個跑掉的。之所以用此重刑,也是為了震懾下麵的諸位官員,不該動的不要動,改革之勢,勢不可擋,凡是有從中阻撓,渾水摸魚者,下場便有如此案官員。

而之後十年內的各項改革會如此順利推行也是因為此案,雖然當時刑罰太多殘酷,引來無數大臣拚命反對,甚至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天這種事情會落到自己頭上,但是軍權、政權全部都掌握在皇帝手中,楊雲清這個聲望非常的首輔更是與皇帝一條心,內閣的其他官員,要麼明哲保身,要麼也支持陛下與首輔,所以就算下麵大臣拚命反對也無濟於事,甚至上麵趁此擼掉了不少官員的帽子,另換了一批新鮮血液上來。

而項泗正是通過此案嶄露頭角,開始崛起的,之後外放六年,轉任兩地,回京四年,便憑借著各種功績,像當年的楊雲清一樣,力壓同屆往屆無數士子同僚,很快升任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而就在前不久,陛下露出了想把他提成工部尚書的意思。

當年楊雲清在翰林院的時候,便當過還是二皇子陛下的老師,而項泗他也是巧了,因為其經曆太過傳奇,四年便從一個乞兒成為了新科狀元,所以主動被太子要了去,添在了授課名單中,而之後陛下會重用他,一則是因為他本身便是天才,能力卓絕,而且還是改革的堅定支持者,有著獨屬年輕人的銳氣,二來便是太子的美言了,時常在父皇麵前提起,所以皇帝自然也就記下來這個人。

這麼一算下來,項泗和楊雲清當年升官經曆還頗為相似來著,按照現在朝廷的情況,同輩之中,無出其右,內閣之中,又有將要退下來的江次輔,項泗在三十五歲之前入內閣不是沒有可能。

而楊雲清現在已經把他當作自己的繼任者培養了,就算是單單為了改革以後的順利發展,他也會在自己卸任致仕之後,把項泗推到這個首輔之位上。

而大周在繼任者和下一任皇帝的帶領下,終將走向盛世!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111115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