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2 / 3)

而楊雲清他則要去私塾上課,也沒法去現場看了,隻能等著散學後再去看一眼情況了。

而此時私塾裏,等夫子給前麵的幾個人單獨授課完後,就喊了楊雲清過去了。

過去之後,楊雲清很自覺的把自己昨日做的幾篇文章拿出來,遞給夫子批改。

楊雲清雖然天分很高,學的很快,但因為現在楊雲清才開始學做文章沒多久,但還是沒有確定自己本經,而曆來五經之中,治各個經的人數也都差不多,楊雲清一時也沒有確定自己以後要治哪經,隻能暫時先學著,之後看自己的天分再定。所以現在夫子在五經之中,都給他析出了幾個句子為題,讓他回去作文章。

現在作文章答題也是有嚴格限製的,語氣為之,體用排偶,這也就是俗稱的八股文。雖然按照後世的思想來看,這種題材格式有束縛人的思想的嫌疑,但不可否認,曆年科舉考試中,都有文章寫得十分出彩的人物。

張夫子慢慢的給楊雲清的文章批改,上麵用朱筆圈畫了不少痕跡。批改完,張夫子才開始說道:“這幾篇文章,你的破題與承題之間,寫得還有些毛病,這裏必須用簡短的兩句話點名題目,承題要把破題中沒有講明白的繼續寫明白,不可太過拖遝。這幾篇文章文筆還有些稚嫩,不過也有可取之處的,好歹沒有犯上為了追求語句排偶,就放棄了文章的含義,刻意扭曲的毛病。”

下麵張夫子又就這些給楊雲清舉了些例子,講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讓他下去。

楊雲清聽得意猶未盡,感覺就像是醍醐灌頂一般。不過這也讓他明白了有一個老師的重要性,就像張夫子,他是經曆過科舉考試的,雖然止步於鄉試,但是自己本身就有著多年的經驗,文章不知作了有多少,看著學生的文章,很快就能一針見血找出不足。不然光靠楊雲清自己一個人琢磨,看著文章也不清楚自己哪裏還有問題,很容易就會陷入誤區中走不出來。

楊雲清自己家中還算是富戶了,讀書資源也就比普通百姓多上許多,再加上他自己天分也高,還有一直有夫子教導,在這個時代中就已經占據了很大優勢。寒門難出狀元,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缺少讀書資源還有老師的原因。就像王向鬆,這幾個月來,通過互相交流文章,楊雲清與他也初步建立起了友誼,因此也明白了他的一些情況。

王向鬆作為一個農家子,他的那個村子還有周圍的一些村子裏,就沒有幾個能識字的。而他也算幸運的,因為以前祖父曾在張夫子還落魄的時候幫了一把,對他有恩,所以張夫子後來見他還有幾分讀書的天分,就破格收他為學生,不僅免了束脩,還讓他住在家裏。

若不是這樣,王向鬆或許現在就早早地下了地,過著與父輩相同的日子。但就算是如此的,他這幾年讀書的各項開支對他家來說也是不菲,家中日子過得十分緊張。因此,他比任何人都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他知道隻有通過讀書科舉這一條路,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讓家裏過上好日子。

所以在這個私塾裏,王向鬆可以說是最刻苦的,這也讓楊雲清想起來剛認識王向鬆時,他一邊走路一邊看書的場景。

雖然內心在感慨,但是楊雲清手上卻不停,迅速的把那幾篇文章又重新寫了一遍,這樣一個中午很快就過去了。

中午散學的時候,李高朗高興的收拾好東西跑到他的身邊說道:“誒,我昨天就聽說了你家的小吃鋪又有了新的吃食,我今天要去嚐嚐,你去不去”

第18章 矛盾  楊雲清他本來就打算中午散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