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第1章 楔子

玉山山脈位於兗州境內,風景壯麗,險峻雄奇,有大小山峰共計三十六座,綿延百裏。最高峰名為問靈,峰頂雲霧繚繞,晴天時也隱隱綽綽,似是天宮景象。

問靈峰頂,人跡罕至之處,坐落著幾間簡陋的木屋。因溼潤的霧氣常年侵襲,房屋已失去原貌,梁柱、椽子遍布綠色青苔,偶有甲蟲從纏繞的藤蔓間爬過,隨即消失在木料的縫隙中。

是日天氣晴好,陽光穿透濃霧,灑下些許暖意。鳥雀倦了,七零八落地啼叫。

有二人從木屋中緩緩步出。

“師父,那我便去了。”說話的是個少年,約莫十七八歲,眉清目秀,身姿挺拔,肩上背著沉甸甸的包袱,做遠遊打扮。

被喚作師父的老者略一點頭,憂慮地望著少年,吩咐道:“外頭不知是何光景,幾月前下山采購,聽聞山東全境滴雨未落,隻怕要鬧饑荒。一亂起來,平民百姓也可變作奸惡之徒。檀兒,你生性單純,又好打抱不平,此番下山,須得多加提防,萬不可掉以輕心。”

少年從未離開玉山超過十裏,心頭充滿快活的期待,對師父的叮嚀有幾分不以為然,但依然尊敬道:“我記得了。”

“還有一事,你此番下山,不可太露鋒芒,盡早找到你大師兄,有他照拂你,我放心得多。”

少年嘟嘴道:“師父總是不信我!”

老者微微一笑,輕拍他肩膀:“江湖上臥虎藏龍,你還年輕,不明白人外有人的道理。我且問你,要是你胡作非為,招惹到不得了的對手,打不過人家,如何?”

“打不過就跑!”少年機靈得很,笑吟吟地摟著師父的胳膊,撒嬌道,“或者我報出師父的名字,一準嚇壞他們!玉山神劍門下,誰敢欺負?”

老者微微一笑,目光投向遠方,麵露懷念之色。良久後,他悠悠歎了口氣:“趁著天色尚早,你快下山去吧。我讓小七跟著你,有事及時向我傳書。銀兩帶夠了嗎?”

少年點頭,戀戀不舍道:“師父,你當真不與我下山嗎?林子裏也太靜了些,也不怕無聊!”

“我老了,正需清淨。何況你師娘那裏也得時時看顧著。你看這才幾日不除草,又是墳頭青青了。”

少年順著老人視線,望向林間一個依稀可見的小土包,那裏埋葬著他師娘,已故去十三年了,師父情深義重,未曾再娶。

少年不禁傷感,老者倒是豁達一笑,催促道:“快走吧,你不是早就盼著闖蕩江湖了?”

少年臉上一紅:“我也盼著能長侍師父左右。”

“心領了,你這般粗枝大葉,我也不願讓你伺候。”

兩人大笑一陣。少年抿了抿唇,雙膝跪下,向老者恭恭敬敬地三叩首,又轉向師娘墳墓方向,依樣行了大禮,“師父,那徒兒拜別了。”

“去吧。”

問靈峰地勢險峻,下山隻有一條陡峭的小路,少年運起輕功,幾個騰躍,已在五六丈之外。他回頭得意地一笑,雙眸清亮,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天真銳氣。

老者嘴唇微張,未見如何用力,渾厚的嗓音即奔將出來,致山嶺間回聲隆隆,顯是內功十分深厚,“檀兒,當心些。”

少年揮了揮手,清脆道:“師父多保重!”

第2章 初相遇

馬蹄嘚嘚,在鄉間小路上揚起灰塵。.紀檀音跨坐馬背,緩轡而行。

日頭大得很,道路兩旁的莊稼地裏,滿是枯黃的稻穀,風一吹便颯颯作響,露出龜裂的土地來。

紀檀音望之愕然,自語道:“今年旱災竟如此嚴重。”

兩個時辰前他離開玉山,在某個人丁稀少的村子裏買了這匹駿馬,名喚追風,興高采烈地上馬走了,未曾留意百姓生活情狀。這一路行來,見十裏八村頗多廢棄民舍,連個可問路的鄉民都無,興奮之情稍減,憂慮之心漸生。加之他方位感極差,趕了幾個時辰路,頭昏腦漲,辨不清目下在哪縣境內,往湖廣襄陽去又該如何行進,一時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