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1 / 3)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

www.zhulang.com

閱讀最新內容。 當前userid

: , 當前用戶名

: ''

本篇獻給解放前那些,為了解放新中國,解放勞苦大眾,那些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日英雄,以及那些無名英雄。

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在中國境內發生的一場長期戰爭,也是近現代世界曆史中規模最大一場內戰;而狹義上僅指第二次國共內戰。國共內戰交戰的組織共有兩方,一方為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第一次內戰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另一方為國民黨統治當局及其軍隊、以及1947年行憲後的國民黨軍。整個戰爭共分為兩次,國民黨反動派稱為“剿匪戰爭”與“抗共衛國戡亂戰爭”,中國共產黨則稱為“土地革命戰爭”(或“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與“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或“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7年至1937年間,國民政府先後集中優勢兵力對共產黨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五次「圍剿」,前四次遭到失敗,但在最後一次「圍剿」中,迫使中央紅軍進行二萬五千裏長征,從江西瑞金戰略轉移至陝西延安。

1937年由於日本大規模入侵,中華民族與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西安事變後,國共雙方經過談判決定停止內戰,共同抵抗外來侵略者。國共合作期間由於兩黨所代表的階層利益不同,仍摩擦不斷。

國共兩黨雖然暫時的休戰,共同抗日,可是任誰都知道,這些都隻是不得已而為之。

國民黨從中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出發,力圖使抗戰的進行不致損害它們的統治地位,並且在打敗日本侵略者後繼續它們的統治,因而實行片麵抗戰路線,即堅持國民黨一黨專政,隻是實行單純政府和軍隊的抗戰,並拒絕一切有利於抗戰的根本改革,不給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權利,不改善工農大眾的生活,防止人民力量在抗戰中發展,反對抗日戰爭成為人民大眾的抗戰。國民黨於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召開的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國民黨抗戰建國綱領》,在抗日方麵表現的態度是積極的,但對發展民眾運動加了不少限製。

共產黨代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條全麵抗戰路線。共產黨指出,中國是有力量進行抗戰並最後取得勝利的,這種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是在廣大人民中。隻有動員和組織人民,才能抵禦強敵。因而必須在全國進行必要的政治經濟改革,廢除國民黨的一黨專政,給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權利,適當地改善工農大眾的生活,充分動員、組織和武裝民眾抗戰,使抗日戰爭成為真正的人民戰爭。

國民革命軍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0000多人。最終在國民革命軍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0000餘人,被迫撤軍。

1929年東北北大荒,此時國家內亂,在不斷的戰火中百姓苦不堪言,因為地處偏僻,常年幹旱少雨,莊稼生長緩慢,甚至於不生長莊稼,為了支援前線的補給,一群人組建了一個民兵團,由狗生擔任民兵隊長,而那個時候他們組建這個民兵團主要確實為了勞動力的幾出,希望可以在多勞力的情況下,把莊稼產量上去,去除了每家每戶的補給,其餘的都送往前線,供給於部隊。

“來王冰,這次是你跟車護送糧食去前線,今年的收成不錯,我就給多裝了幾袋糧食,他奶奶的這念頭中國人怎麼打起中國人來了”狗生捆好馬車,對站在馬車前麵的名叫王冰的年輕人說道,如今狗生已經三十多歲了,雖然能吃苦耐勞,可惜在這個年頭,找個媳婦哪有那麼的容易啊!所以還是自個過呢!

“是啊,你們說,早些年吧,民國剛剛被孫中山先生解放,可如今呢,本以為沒有了民國的那些製約,我們老百姓可以好好的過日子了,可是如今呢,卻是中國人打起中國人來了,也不知道都是怎麼想的”一個個子不高卻很結實的壯漢也是在一邊拍打著糧食邊說到。

“好了,說這些做什麼啊!如今既然已經是打起來了,我們來百姓能夠說什麼啊,我們老百姓就是圖個平安,如今共產黨對咱們好,我們給他們送糧食,雖然我們不能去打仗,可是我們可以在後麵做他們的支援啊,我們也別想那麼多了,這回我去送糧食,可不好走啊,如今我們這邊的那些東北軍與我們的鄰國蘇聯打起來了,路上也不太平啊”王冰檢查了下馬車,坐了上去後說道。

“是啊,我也是前陣子送糧的時候聽部隊上的人說的,你們說能不能打到了這邊來啊”先前的那個小個子也在一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