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春雪初融,春的氣息遍布大地,早晨的街道也仿佛重新煥發了生機,開始熱鬧起來了。春節的餘韻,飄蕩在這個縣城,大家臉上都喜洋洋的。聚在一起談笑風生。
不知誰起了個頭,談到了趙家。說起趙家,那話題可就止不住了,趙家世代都在雍縣居住,這麼些年發展起來,算得上是書香門第。
偏偏趙家待人接物都很是可親,對待小老百姓也是笑臉相迎,從未欺壓過當地百姓,在雍縣名聲極好。
趙府的當家人,叫趙汀,是個舉人。趙汀從小聰明伶俐,順風順水,偏偏在鄉試時候走了黴運,考完險些沒去掉半條命,萬幸是中了,後來雖是好了,自此以後卻體弱多病。
索性就沒有再科考,平日裏也修身養性,做些彈琴寫詩的清閑之事。漸漸的也在雍縣傳出了幾分名聲。
雖隻有趙長鬆一子,但因著自己身體孱弱的緣故,都絕了有親生子嗣的念頭,想著這一子說不定是上天恩賜,便也心懷感激。
這些年精細養著,趙長鬆也平安長大了。但是卻與科考一途上沒有什麼天賦,讓趙汀引為憾事。
得了個秀才便在家中打理家業,娶了雍縣縣諭孫均嫡長女孫如玉為妻。
這趙孫氏到是好運道,嫁人不滿一年便開了懷,雖生下的是一女,婆家也都是高興的,次年再次開懷,又生下一女,這時有人嘀咕了說,說這趙孫氏在婆家日子會不好過了。
哪曾想,人家過得越發好了,婆婆連庶務都放手了,人家真正成了管家做主的。
不過時日已久,這趙孫氏倒沒有以前的好運道,近五年未曾開懷了,為夫家開支散葉。
最近聽說趙府準備采買一批下人,大家都在悄悄議論說指不定是這趙孫氏頂不住壓力,要為夫君納妾了,大家都各自盤算著,想著能不能沾到這份光呢。
趙府,沁英院,隻見一美貌婦人並著兩個丫鬟在打理家事,其餘大小丫鬟也是進進出出一排排一行行來來往往之間,行動有致很是熱鬧,間或摻和著幾位小廝管事,這時,隻見一小丫頭打開門簾,頷首說道“秋嬤嬤到了。”便屈身退下了。
卻原來這美貌婦人便是趙府夫人趙孫氏,隻見她直起身,走到大堂,坐下時,朝身邊丫鬟使了個顏色,丫鬟頷首,打了個手勢,周圍的小丫鬟便利落的退下了。
瞧見四周沒人了,趙夫人才輕聲說“嬤嬤坐下回話。”
見無處不妥帖了,才問“如何了”秋嬤嬤起身回答道“已有了三個人選,一個是宛穀鎮的書鋪老板徐從的大女兒,他家有七口人二女三子,都是些本分的,尤其是這大女兒最是勤勞懂事,幹活利索,還識的一些字,今年芳齡17”
“此外還有李家村的李二石家的二女兒,家裏弟弟妹妹就有七個,性子溫順,做的一手好針線,雖說家裏有個後娘,但這後娘卻是個賢惠的,愣是從沒讓她下過地今年16歲”
“還有一個是吳家村吳大樹的大女兒,他家隻有一子一女,家裏的娘子性格也很是潑辣,他女兒也和她娘一般,性子潑辣會來事,雖不識的什麼字,但長得花容月貌,姐弟情深,芳齡18。”
趙夫人點頭,“再查探查探,務必要摸清這人物品行,識不識字也沒什麼要緊的,最重要的是這人得懂事識理。”秋嬤嬤點頭說“是”,福了福身,便出去了。
這秋嬤嬤一走,趙夫人旁的大丫鬟紅琴便按捺不住了,看了趙孫氏一眼欲言又止。
趙孫氏品了口花茶,說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這萬事最好要做到未雨綢繆,我那婆婆最近跑萬音寺跑的俞發勤快了。這幾個月怕是就要有個章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