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唯此一犬,如今怕是尋不回了,懇請仲穎為朕再尋相似之犬來。”他認真回憶著,伸手比劃著描述道:“那種犬幼時不過一柞半長,毛短而黑,長嘴細腰,隻胸`前一撮白毛,還有四爪也是白色的。”
他認認真真、仔仔細細描述一遍,一抬頭見一圈郎中,並麵前的董卓都愣住了。
劉協疑惑道:“朕說明白了麼?”
董卓駭笑道:“我當時什麼大事。不過是一條狗罷了。”
劉協童稚的臉上,竟然流露出了一絲暮年者才會有的惆悵追憶之色。
他輕歎道:“朕是真的很想念它啊①。”
董卓不耐煩道:“知道了。我回去就叫女婿牛輔他們去找。”又點了一旁的郎中,“都記住陛下的要求了吧?來兩個跟我走,安排底下人去找陛下要的狗。”
劉協笑道:“仲穎辦事,朕真是再放心不過了。”
董卓拱手告辭,回府路上走到一半,想起來仍忍俊不禁。
雖然坐上了皇帝的位子,卻到底還是個九歲孩子。
十三州動亂不堪,太後方死,這孩子皇帝滿心想的,卻是他從前養的一條狗。
真他媽的滑稽。
第4章
董卓了卻心頭兩件大事,回到府中,就見女婿牛輔候在廳中,便罵道:“你不往營中練兵,整日在我府中晃什麼?”
牛輔忙迎上來,為嶽父大人脫靴奉湯,笑道:“小婿練兵未敢懈怠。隻是這二日動蕩,又聽聞永安宮中那位出事,小婿掛心嶽父大人,總覺得不見上您一麵,不能心安。雖然小婿心知嶽父大人必然無恙,然而不走這一趟,回去卻不好同細君(妻子)交待。”
這是聽聞何太後之死,趕來探聽消息的。
董卓脫靴踞坐,笑罵道:“你好歹也是個中郎將,倒還怕起女人來?”
牛輔笑道:“旁的女人自然無礙,隻是怕細君。”
董卓一抬眼,見從宮裏帶回來的那倆郎中還在外麵站著,便一指對牛輔道:“你來了也好,正有一樁差事要你去辦。說來可笑,小皇帝要找一條狗,等下叫那倆郎中跟你細說。”
牛輔滿口應了下來。
董卓這才滿意,將懷中名冊甩給牛輔,道:“小皇帝點了頭,就不用跟袁隗那老賊糾纏了。”摸著頭一想,又道:“你將這名冊抄錄兩份,給子師(王允)、伯喈(蔡邕)送去,看看可要改動,不要鬧了笑話。”
漢朝講究門第出身,名流人物泰半出自大族。如王允乃是太原王氏,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待到唐朝初年,都有名門望族,不願嫁女給皇帝之事。大族勢力,可見一斑。
董卓出身隴西,不入名流之眼,他自己雖然武力過人,帶兵有道,然而於朝政上,卻還是個新手,入洛陽後,朝政大小事情,都與王允商量。另一方麵,他聽說蔡邕是文化界的高人,又軟硬兼施,將人接到洛陽來,有需要遵照典故去做的事情,總要問過蔡邕。
總的來說,這董卓雖然占了洛陽城,卻因為出身,頗有些文化上的不自信,對待願意與他相交的文化人,還是頗為禮遇的。當然若是瞧不上他要反他的文化人,董卓殺起來也絕不手軟。
牛輔掃了兩眼名冊,道:“說起來,蔡邕大人如今就在府中,等候嶽父大人您呢。”
“伯喈來了?”董卓一愣,看了牛輔一眼,見他無知無覺,抄起案上酒壺便往他腦袋上摔去,罵道:“你杵在這裏是要惡心誰?伯喈來了為何不早說?竟跟我說些屁話!”
牛輔跟隨董卓日久,深知嶽父大人的脾氣,低頭讓過酒壺,連聲認錯,被嗬斥著忙退了出去。
董卓整好衣冠,來見蔡邕,笑道:“我回來得遲,底下人糊塗,竟叫伯喈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