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疑惑不解(求收藏)(1 / 2)

按照官場的規定,徐陽需要向上司進行報告後才能調動軍隊,然而徐陽卻是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集結軍隊開出漢城,如果這種行為被人上報並進行追究,那麼也算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往大了說可以是意圖不軌,往小了說那等於沒說。

徐陽當然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事,他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求證才明顯自己現在根本沒有所謂的頂頭上司。

首先,他這個參領是突然被封賞,還沒有規劃所屬的部隊序列。明白點的說就是自由之身,暫時不被在朝的任何一名將領約束。

再則,聶士成和左寶貴不是他的上司,讓他帶兵前往牙山隻能說是一個建議而不是命令。

如此,他從任何手續上來說都沒有違反什麼,畢竟李鴻章命令他前來漢城幫助袁世凱解決危機已經達成,李鴻章又沒有命令他在解決危機後必須幹什麼。

對於徐陽以前的所作所為,許許多多的人給予徐陽的評價就是,這個人是一個政治上的愣頭青,做出點什麼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屬於可以理解的範圍。至於會影響到什麼,這些就不是在朝的將領們能夠左右的事情,想要約束徐陽這個政治上的愣頭青,還是需要國內的大佬來解決。

有了“愣頭青”這個帽子,沒人阻止下徐陽做起事情來竟是出乎意料的順利,軍隊按照預期開出了漢城,在這期間沒有人站出來說三道四。漢城名義上和實際上的控製者袁世凱甚至沒有出現一次,或許他們還在心裏暗暗鬆了口氣,漢城實力最強的徐陽一走,他們擔心徐陽會趁機奪取漢城控製權的憂慮可算是沒有了。

其實徐陽經曆了那麼多事情還真有一種“萬人皆醉我獨醒”的鬱悶感,他算是看清楚滿清官場的現狀了。

當官的除了有限的幾個人,他們對於國家即將麵臨的危機根本沒有任何危機感,大多數人隻看眼前和自身的利益。在這種現狀下用醉生夢死來形容是不恰當的,唯有用能過且過才能真正意義上來形容大多數人的心態。

開城,這個旮旯地方徐陽等人並不陌生,本來有六萬餘人口的地方經曆幾次戰火之後已經變得十室九空。不過還是那句話,這裏又不是本土,哪怕變得再怎麼淒慘落魄又關徐陽什麼事情?

這一次對開城的攻城戰沒有什麼值得書寫,日本當局在漢城的計劃破產,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日本切斷清軍之後路的戰略胎死腹中。

在漢城重新被清軍控製住之後,日本當局果斷地將派出的兵力進行收縮,如此徐陽再一次進攻開城的作戰難度降到最小,一個衝鋒就攻上城頭,等待控製住開城一查,開城的日軍早在兩天前就撤退了,留下來防禦的隻不過是八百開化黨人的武裝。

身在金川的陳宗澤一直在嚴密監視開城的動靜,徐陽率軍進攻開城之初,金川馬上得到回報。

陳宗澤想尋找公孫宏進行商議,不料找了半天根本沒有看見公孫宏的影子,如此氣惱之下他親自帶兵趕往開城。當他到達開城時,見到了徐陽的同時竟也看見公孫宏也在場,發愣之後再也無法控製心中的怒氣,當著徐陽的麵竟是和公孫宏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