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羅曼史
作者:陳之遙
【文案】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因為錢。
2007~2020,資本圈與莆田鞋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女主:丁之童,弄堂做題家,掙錢是她的使命。
男主:甘揚,代工廠小開,做鞋是他的基本盤。
兩人相逢在一所排名最末的藤校,參加了一次線上筆試,結果顯示他們是彼此的靈魂伴侶。
故事就從這裏開始。
1.2007年10月,丁之童找到了她的“靈魂伴侶”。
2007 年 10 月,丁之童找到了她的“靈魂伴侶”。
此處必須加上一對引號,因為這個詞摘自於宋明媚的一句話:“怎麼又是他?這人別真是你的 soulmate 吧?”
“這人”,指的是甘揚。
宋明媚隻是開玩笑,丁之童也沒當真,給她一個白眼,繼續對著電腦回複郵件,跟 HR 確定麵試的時間。
馮晟在旁邊聽著,卻覺得刺耳,難得一天沒叫丁之童一起吃飯,不聲不響地走了。
那一年,上證指數超過六千點,三年定存利率高達百分之五,一線城市商品房均價兩萬。
那一年,還沒有人想要占領華爾街,VP 頭銜被工工整整地翻譯成“副總裁”,投行每年的獎金是個越傳越神奇的數字。
那一年,丁之童二十二歲,在康奈爾讀金融工程碩士,即將畢業。
學校位於紐約州的伊薩卡,專業學製一年半,彙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淘金者,尤其多得是中國留學生。
幾年之後,出來讀美本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開始覺得這種一年半載的碩士項目有點水份。但在當時,藤校的光環尚未褪去,他們這群人多少還有些自傲的資本。
而所有人的目標隻有一個——去華爾街掙錢。
行為軌跡也出奇地統一:
第一年秋季入學就開始看當年的校招,次年四月跟美本大三的學生一起競爭暑期實習,找機會拿 return offer留用留下來。
要是不成,就等再等下一年的校招,撒網一般地海投簡曆。Indeed,Glassdoor,領英,各大求職網站一個個查下來。校友、同鄉、朋友的朋友,爸爸老戰友的表哥的侄子,各種 networking職拓。每天至少打兩個 cold call,幾個月內發出去的職拓信少說有上百封,與其說是念書,更像是個求職集訓營。
丁之童的這一次麵試,以及這個“靈魂伴侶”,也是這麼來的。
大約一個月之前,她跟馮晟一起參加了學校的 career fair,花街大牌 M 行來開宣講會。會後,兩人都投了簡曆,順利過了初篩,又參加了一輪在線測試。丁之童收到了麵試通知,馮晟沒有。
這結果不可思議,理由顯而易見。
馮晟的績點比丁之童高,實習經曆也比她多,而且還是個男的。到那時為止,馮晟投出去的簡曆全都過了初篩和網篩,最次也能進第一輪麵試,隻有 M 行例外。
馮晟意難平,去同學圈子裏打聽了一番,發現他們學校過了 M 行網篩的中國留學生隻有兩個,一個是丁之童,另一個就是甘揚。
馮晟這下更想不通了,因為甘揚比丁之童還要不如。
甘揚比他們低兩屆,金融專業本科大四,初中畢業出的國,從美高直接申的美本。恰好就是留學生裏麵最讓馮晟羨慕,又最看不慣的那一種。眾所周知,美高美本跟他們這種國本美研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沒有經過國內地獄難度的高考,卻能進排名更好的學校,而相應的代價就是多付出小一百萬刀的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