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夥,我本來覺得我記不住這亂七八糟的顏色的,司老師唱了一段突然感覺自己記住了哈哈哈。】

司星哼著哼著想起了這首歌的最後那一段,“藝術與時代不能離太遠,要創新要發展,讓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愛看,民族遺產一代一代往下傳。”

其實這段說的也沒錯,有些傳統文化確實離他們越來越遠了,或許稍微創新改革一下也不錯。

像21世紀就火了挺多戲腔類的歌曲。

油彩一幹,往臉頰到眼角朝著太陽穴那邊抹上紅色的胭脂,一張粉白的臉就出現在了鏡子裏,司星看了看,差點沒認出自己來。

過後就是畫眉毛。

京劇的眉毛和眼角的眼線都是往上畫的,基本都是45度角。

薑清畫花臉的技術很好,即便是這種誇張的妝容,他都畫的特別幹淨利落。②思②兔②網②文②檔②共②享②與②在②線②閱②讀②

【哇,司老師這樣也好好看。】

【腦袋告訴我好簡單我會了,手告訴我你在想屁吃。】

【上次看薑班主畫的自己的那張臉就很好看了嗚嗚嗚原來司老師畫了也這麼好看,我是不是可以臆想一下我要是畫成這樣也特別好看。】

【樓上你也在想屁吃。】

畫完臉,薑清拿了一條長長的黑帶子出來。

準備纏頭。

所有的京劇表演基本都要纏頭,從額頭那裏開始纏,一路把整張臉纏著往上提,直到眉毛和眼線75度為止。

【嘶……我的臉開始疼了……】

【我之前看薑班主發的圖以為眉毛是往上畫的傾斜角度,萬萬沒想到……居然是拉扯上去的。】

司星也是頭一回弄這個,額角隱隱作痛:“其實這一步是為了唱戲的時候保證臉譜化,不讓戲劇演員做太大的表情,破壞整個臉譜的標準。”

他感覺自己好像被往上提了兩公分:“嘶,真的有點疼,這個不熟練的人輕易不能嚐試,不然會讓你懷疑人生。”

【哇,辛苦司老師啦!】

【辛苦司老師了!戲劇演員也好辛苦嗚嗚嗚嗚。】

司星看見這些彈幕心裏一暖。

有人鼓勵的感覺真好啊。

第64章

花臉隻是開始,纏完頭以後還要貼片。

貼片是清朝時期的秦腔名旦魏長生發明的,最開始乾隆時期,四大徽班進京,融合了漢調、昆曲和秦腔,才有了最初的京劇,因此,秦腔名旦發明了貼片以後,京劇也采用了。

最開始的時候貼片並不是像現代戲劇那樣一圈一圈的,而是月牙形的,像發箍一樣貼在額頭上,後來是梅蘭芳先生將其進行了改良,形成了現代的水滴形貼片。

司星問薑清:“其實我一直不太懂為什麼要貼這個。”

薑清一邊捋假發絲,一邊說:“旦角基本都是男的,演的卻是女角色,臉部線條不夠柔和,所以要用片子修飾一下,而且戲劇起源於清朝,那會兒的男角兒也是要剃頭的,隻留後半段,就用片子假裝成鬢發。”

主要是額上七小彎、鬢邊兩大柳。也有額上齊眉穗、鬢邊兩大柳的。

司星摸了摸假發絲:“這是真頭發麼?”

薑清搖頭:“不是,哪有那麼多真頭發用來貼的,最開始的時候這個都是用紙做的,往上頭抹生漆,晾幹了再貼,但是後來生漆太傷頭發和皮膚了,就改成了真頭發,不過那都是幾百年前的事兒了,現在都是高科技仿生的了。”

【看到頭發瞬間頭皮一緊,想起了托尼老師給我剃頭,卡擦一剪刀我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