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張良過往(2 / 2)

張良說到這,又忍不住歎了口氣,說道:“現在想來,那老人當真是奇人也,竟然預測到了未來的事情。過了十年,陳勝吳廣竟然真的在大澤鄉起義,而我也漸漸建立起了微薄的勢力。這本書名曰《太公兵法》,又稱《太公六韜》,包含《謀道》八十一篇,《言道》七十一篇,《兵道》八十五篇,乃是不可多得的奇書,我得了此書之後,每天都刻苦鑽研,如今還隻不過是粗通一些部分,絕大部分還是一知半解。”

張良將這個秘密說了出來,明顯是真的對韓言推心置腹了,韓言也甚為感動,同時也暗自啼笑皆非:“史上所記載的張良與黃石老人之間的故事明明是張良看黃石老人年老體衰,於心不忍,便到了橋下將他的鞋拾了上來,沒想到竟然是張良看出了黃石老人含有深意,這才為他撿了鞋子,沒想到啊,竟然會是這個樣子。而且,人人都說張良所得到的書不太可能是《太公兵法》,而是《黃石公三略》,還說《太公兵法》是春秋之際所成的書,這下我可是弄清了真相了,若是能回到現代,我一定要好好諷刺諷刺那些曆史學家,嘿嘿······”不過韓言又馬上想到他如今已經改變了曆史,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返回到現代,又忍不住深深地歎了口氣。

韓言感慨道:“沒想到子房竟然有這麼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不過你能得到那老者的青睞也是子房你的福氣,我相信這本《太公兵法》,一定會在你的手中發揚光大的。”

張良哈哈一笑,躬了躬身子,說道:“我的故事就是這樣了,若是沛公不嫌棄的話,我願意將《太公兵法》拿出來,與沛公一同鑽研,說來慚愧,我得到這本書已經十年多的時間了,可是對於《謀》篇現在還隻是粗通了一些皮毛,《兵》倒是領悟了一些,又產生了自己的 1ff8 些想法,畢竟,我們不能一味地隻照搬照抄書上的東西,一定要能夠自己創新。”

韓言聽了啞然失笑,暗道:“沒想到這張良居然說出了好像是我初三時候政治課本上的知識點,嘖嘖,還真是一個治國安邦統兵運籌的良臣啊,怪不得有人說,得張良者得天下呢。不過,我能有幸見識一下這本傳說中的《太公兵法》,這也算是我修來的福分吧。畢竟,現代版本的六韜絕對和古代的版本有所不同。”

韓言點了點頭,說道:“子房對我竟有如此誠意,韓言真是受寵若驚,我韓言若是有所成就,將來必有厚報!”

張良笑了笑道:“沛公太過客氣了,該說受寵若驚的應該是我才對。”說完,張良便從貼身之處拿出了一本淡黃色的書,書皮極為古老,正麵寫著四個黑色的大字,“太公兵法”,筆法並不張揚,卻顯得極有氣勢,雖還沒有看到內容,但隻看這封麵,韓言便不敢小覷,他也從來都沒有小覷過這本聞名華夏,被定為《武經七書》之一的《六韜》。

“這本書十分厚重,很難想像張良是如何貼身珍藏的,難道說他不怕咯得慌?”韓言惡趣味地想了想,便翻開了第一頁。

這本《太公兵法》不同於現代版本簡單明了的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和犬韜,而是分為《言》、《謀》、《兵》三大卷,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文言文,韓言不禁感到一陣頭大,暗道:“我的個天那,就算我對於文言文極有研究,可是這麼厚的書全都是用文言文寫的,你這可叫我怎麼看,又怎麼探討?難道要我跟張良說,我是現代人,已經習慣了白話文,所以對於文言文不是很了解,請你用白話翻譯給我可好?”

韓言暗歎一聲,強打起精神看了一眼,隻覺得眼花繚亂,定了定心神,還沒有發話,卻聽到張良一指,興奮地說道:“沛公請看,這一句所講,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則穀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臣無富於君,都無大於國。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完,則國安。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不知道沛公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