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路艱辛禁軍怨恨訴真情將士感憤2(2 / 3)

李隆基揉揉眼睛,還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看見高力士喜悅的神態,李隆基怦怦的心跳,反而更加劇烈了:

“啟奏陛下,大喜!大喜!我們有救了!

蜀郡綱使濛陽尉劉景溫,親自押送的進貢物品-春季彩色絲綢十萬匹等貢品,已經轉運抵達了扶風郡。

請問陛下,這批貢品應該如何處置?”

李隆基這才真正清醒,他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了開來。他的心中一陣狂喜:

“感謝上天,你還沒有徹底地拋棄朕啊!這批貢品來得真是太及時了!你挽救了朕家人子孫的性命啊!

高愛卿,傳旨下去,立即任命濛陽尉劉景溫,為監察禦史;傳令六軍將士,立即前來領取賞賜。”

李隆基一下子來了精神,馬上果斷地下達旨意。

事不宜遲。

李隆基立即再次宣旨,命令綱使濛陽尉劉景溫,指揮押送士卒,將那些進貢的春季彩色絲綢,及其他物品,統統陳列在庭院裏。

李隆基下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召集禁軍將士們進來,按照秩序,一一領取賞賜。

將士們靜靜地集合在庭院裏,準備按序領取,他們用心血和生命,換來的這些賞賜。

13

看見將士們已經集合完畢,老皇帝李隆基,由高力士攙扶著,上氣不接下氣地登上扶風郡官衙的城樓,向將士們致辭:

“各位效忠朕,一心報國的將士們:

你們辛苦了!請來領取你們的賞賜吧!朕在這裏真誠地感謝你們!

愛卿等,都是國之功臣,勳勞卓著,朕之優賞,也應當不輕。

可是,如今朝廷窘困,隻得委屈大家了。希望大家能夠體諒朝廷的處境。

近年來,由於朕年紀漸漸衰邁,昏庸無能,聽信佞人,用錯了人。

以至胡虜叛亂,威迫朕必須遠遠地避開叛賊的刀鋒,以致把禍患,留給了你們!

朕知道,當初離京時,你們都是倉促間,被朝廷強迫征調,追隨護駕,連向父母和妻子兒女告別的機會,都不可得。

你們跋山涉水,忠心耿耿地追隨朕,來到這個遠離京師的偏遠地方。

大家筋骨勞苦,身心憔悴,都到極點。

朕感到萬分的愧悔,心裏十分感激!

你們忠心耿耿地跟隨朕受苦受累,逃難到此,朕一直深感過意不去。

你們對朕的一片忠心,朕一定會牢記於心的。等到朕收複長安,光複社稷,朕還會重重地賞賜你們的。

正因為如此,如今,朕做出如下的決定,希望你們選擇。

巴蜀路途還很遙遠,而道路又異常險峻,大多是窮鄉僻壤,阻隔千山萬水。

那裏的郡縣,大都偏僻狹小,太多的人馬,他們可能無力供應。

現在,朕體諒你們遠離親人的痛苦,忠誠地追隨朕,來到此地的一片赤誠之心,朕願意尊重你們各位的意見,準許你們諸位,各自回家去,尋找和照顧你們各自的親人。

你們在軍中應有的賞賜,俸祿等,都可以照常領取。你們的功勞,朕也會記在你們的功勞簿上。

光複之日,朕還會重重地賞賜你們。

朕將獨自率領朕的子孫,內臣,家眷等,前往西蜀避難。

前方的路途已經較為平安,也沒有多少叛賊的威脅,我們足可以自己走到。

今天,朕決定在這裏,跟你們依依惜別!”

李隆基淚流滿麵,激動不已,歇息一下,又繼續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