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路艱辛禁軍怨恨訴真情將士感憤3(1 / 2)

1

再說李隆基車駕一行,一路緩緩前行,一邊走著,一邊等著太子的隊伍。

李隆基的心裏忐忑不安,總是覺得有些擔心,心裏實在很不放心太子李亨及一幹人眾的安危。

走過一段路程以後,李隆基就手按他的韁繩,停住他的馬蹄,希望太子李亨一行,能夠盡快追來。

他心裏急切地希望太子的人馬,能夠迅速地跟上自己的大隊。

很久很久,都不見太子的蹤影,李隆基心裏更加焦急起來。

這時有些杯弓蛇影的他,又開始胡思亂想起來,擔憂會有什麼新的禍事發生。

等了許久,李隆基越發地心煩意亂起來。他急忙派他的使者張秋爾,前往打探太子的確切消息。

李隆基的使者張秋爾剛剛出發不久,就與太子的兒子廣平王李俶,在路上相遇了。

使者張秋爾,當即回轉他的馬頭,同廣平王李俶一道回來,向皇上稟告太子的情形。

李隆基現在已經清楚地明白,事已如此,太子的羽翼已經漸成,快要開始真正的獨立了。

李隆基既為太子在百姓和禁軍將士們心中的威望,以及他這次果斷的決定,感到高興,但心裏也有些失落和擔心。

此時,李隆基已經漸漸地明了馬嵬驛事變的所有真相了。

李隆基隻有暗自責備自己。

“朕為什麼沒有未雨綢繆,事先協調好太子與國舅兄妹的關係呢?

為什麼朕為了牽製太子,要反其道而行之,促使他們矛盾更加激化,最終勢不兩立呢?

太子忍無可忍,反戈一擊,讓朕最心愛的人,也死於非命,釀成如此淒慘的結局。這是多麼令人愧悔的事情啊!”

想起這事,悔恨讓李隆基更加心疼不已。

李隆基勒下馬,下旨道:“諸位旅途勞頓,先暫時休息一下,等待後麵的隊伍。”

逃難的人們,立即下馬,躺在路邊歇息,吃喝。

李隆基也坐在路邊歇息,認真地把父老鄉親挽留太子這件事情,想了很久。

他耐住自己的性子,認真地聽著孫子廣平王李俶的講述。

聽著聽著,李隆基的心裏又擔憂了起來。

“太子一直生活在朕的強大壓力之下,他會不會因為怨恨朕,而與朕產生隔閡,從而與朕公開作對呢?”

想到這一點,李隆基打了一個寒噤。

“太子如今兵權在手,又攏聚了人心。朕父子兩人,最後會不會也要反目成仇呢?”

李隆基經驗老道,當然懂得曆朝曆代皇家父子相忌的後果。

他冷靜地沉思了一會,終於把事情考慮清楚:

“反正事已如此,隻有放手讓太子一搏了。說不定太子是一匹潛伏的駿馬,能夠幫助朕中興社稷呢!”

2

李隆基看見孫子廣平王,已經等得有些著急起來。

李隆基打起精神,對廣平王說道:

“俶兒啊,你的父親,太子殿下不能夠脫身,隨朕南下,奔往西蜀,這都是天意啊!

朕躬已老,早已經沒有了年青人的鬥誌和勇氣了,隻好打退堂鼓了。

現在正是你的父親,大顯身手的時候啊!希望你的父親,不要辜負朕的厚望。

俶兒啊,請你回去,把爺爺的意思,好好地告訴你的父親吧,讓你的父親,明白朕的心意。

告訴你的父親,叫他不要怨恨父皇,一直不肯放棄自己的權力!

朕其實很久以前,就一直打算傳位於太子啊!

隻是朕一直擔心,太子身體單薄,想趁父皇還年富力強時,多為孩子們做些事情。

加上李林甫,楊國忠等佞臣的阻擾,所以朕才遷延至今,沒有把帝位傳給太子,請太子不要怨恨父皇。

不久,等父皇稍稍安頓妥帖,朕就會傳旨,傳位與太子的,請你的父親放心!

快去吧,俶兒啊,你立即替朕,傳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