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叫花子
建寧三十五年夏,前太傅李行之回到故居蘇州頤養天年。
李行之官至翰林學士,在朝五十年間曆經兩任皇帝,頗受倚重,更是當今聖上與兩位皇子之師。因早年喪妻,一生未續弦,所以膝下並無子嗣。聖上體恤他孤身一人回鄉,難免淒涼,遂派年僅十七的二皇子藺容宸一路相伴,此舉足可見李行之在當今聖上心中的分量。
李行之一輩子兩袖清風,一點官俸又因癡迷筆墨丹青而散盡,好在姑蘇還有祖傳的幾畝田地和幾家商鋪,往後的日子過得應不至於落魄。
當年李家在姑蘇也算是富庶大戶,李行之在京為官後,家中兄弟姊妹便陸續搬到京城營生,如今個個吃穿不愁,日子紅火。聽聞他要落葉歸根,重回故裏,便將蘇州的鋪子和田地一應留給了他。
李家的祖宅在蘇州青旗巷。
一條幽深的長巷子,地麵由青石板鋪就,兩旁種滿木樨樹、鳳尾雞冠花、秋海棠、野薔薇……無論是巷名還是整條巷子,都是濃濃的江南韻味。
早在李行之決定回來時,族人便將宅子全部翻新一遍。朱漆大門,五進宅院,幹淨整潔;商鋪日盈利約百兩;管家是跟隨李行之四十多年的舊人……藺容宸將所見的一切盡可能詳細地寫在奏折裏送回京城。如此,父皇應當放心了吧?
一切安頓妥當,他與侍衛趙珣一同前往驛館。
蘇州乃物華天寶之地,街道縱橫,車水馬龍。繁華處,行人步履維艱。
藺容宸乃千金之軀,怎可在水泄不通的大街上擠來擠去?趙珣早已料到會有此情景,提前摸清地形,帶他穿巷而走。
巷子裏的青石板因常年缺乏光照,長滿綠苔,偶有幾個沿街乞討的叫花子靠牆假寐,有人經過,連腿都懶得挪一下。眼看要出巷口了,藺容宸的衣擺突然被一隻纖瘦的手緊緊攥住,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公子,賞口飯吃吧!”
那隻滿是泥垢的手因過於用力使得骨節泛白,將皮膚上幹涸的泥垢撐出細細的裂紋。“這位公子一看就是心地善良,大富大貴的人,願佛祖保佑你長命百歲!”叫花子的聲音猶如冬日簷下的冰淩落在玉盤裏,敲冰戛玉一般的清脆,帶著種不會輕易罷休的倔強。
藺容宸順著那隻手往上看——髒的辨不清顏色的衣衫,稻草般雜亂的頭發,滿是灰印子的臉……卻獨獨一雙帶笑的眼睛與那一身打扮格外的格格不入。那眼睛在刻意表現出的親切中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疏離。
藺容宸總覺得那雙眼睛在哪裏見到過,卻又一時想不起來。許是這種熟悉的陌生,抑或者那雙看起來實在不像一個乞丐的眼睛令他停下了腳步,“多大了?”
“十四。”小叫花子拉著他的衣擺,不鬆手。
“你爹娘和家人呢?”十四歲正是讀書習字的好年華,能就出來乞討的,不用問也知道家境如何,要麼負擔重,要麼是孤兒。
“我是孤兒。”小叫花子低頭,擠了擠眼睛,一滴眼淚掉在髒兮兮的手背上,將幹涸的泥暈開。
即便如此繁華的地方,也依舊有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藺容宸低歎一聲,將一錠明晃晃的白銀放在他麵前那隻豁了個口的破碗中,“去買些吃的吧。”
小叫花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銀子抓在手中,又望了眼對方被他捏出一片烏黑手印的衣擺,蹙眉思索一下,將銀子揣在懷裏,飛跑離去。仿佛怕跑慢了一步,銀子會被要回去。
“……”藺容宸望著很快消失在巷口的瘦小背影,搖了搖頭,“走吧。”
“殿下,我們的盤纏所剩不多了。”趙珣摸摸胸口的銀票,嘟囔道。這一路上,遇到太多伸手的了,藺容宸素來大方的不像話。這不剛到蘇州,就沒剩多少錢了。
“父皇與太傅都教導過我要愛民如子,將來……”將來如何?他頓了口,不再說下去,整整被小叫花捏髒的衣擺,一語不發地朝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