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呂布大敗盟軍回到關上,董卓大喜,大賞參戰軍士,又擺宴為呂布慶功,呂布雖然高興,卻心中憂鬱,若關東軍這般戰鬥,想要滅了董卓要到何年月,明日隻能放水了。
明日再戰,仍是呂布下關叫陣,一眾諸侯沒了前日脾氣,坐於呂紹大帳中,隻飲悶酒,不敢出聲。劉鈺也是默默飲酒,不作言語。曹操見之,隻能硬著頭皮謂眾人曰:“昨日被呂布大敗,士氣低下,若今日再閉門不戰,難免軍心煥散,若到時董卓突兵而至,吾等皆被其俘也,諸公何不思索計策,卻隻飲悶酒。”
眾人聞之皆是歎氣,紛紛訴苦,隻那公孫瓚不服呂布,想他在北方打得外族服服帖帖,哪把呂布放在心中,聽了曹操之言,頓時勇氣大爭,乃曰:“孟德說得極是,諸位且與我壓陣,看我去把那呂布斬了。”袁紹也是無懶,引著眾諸侯並50000軍士去為公孫瓚助陣,隻令劉岱在後守住大營,以備萬全。
虎牢關下----------
“呂布,我敬你是條漢子,若是下馬請降,我公孫瓚定在盟主麵前替你求情,若再與那董卓為禍,莫怪我槍下無情。”
“哈哈哈。原來是白馬將軍公孫瓚,呂布聞名久矣,若你勝了我手中長戟,呂布便從了你。”
公孫瓚見勸不動,也隻好硬著頭皮上,憑已之能,就算不勝,想也不會被殺了,提槍縱馬便奔呂布來。呂布何人?見這般架勢,心道公孫瓚還算有兩把刷子,乃便出三分之力,硬接其奮力一擊,心中大汗,暗道白馬將軍不過如此,就這等力道也敢來單挑,心中便起了玩味之心,與其周旋了十餘合。一幹眾人大歎,白馬將軍果然不凡,能與呂布大戰十餘合卻未顯敗跡。可一幹眾人隻道場上形式,不知戰中情況。劉鈺,典韋張飛關羽等武功高手卻是早已看出呂布並未盡力,隻有戲耍之心,張飛實在看不下去,大叫一聲:“三姓家奴,識得燕人張冀德否?”便揮著丈八蛇矛飛馬來戰呂布。關羽亦是氣憤不已,卻隱忍未發,劉備正看得入神,聞得張飛大叫,知道大事不好,忙要伸手去拉,卻沒拉住。
呂布本待與公孫瓚玩五十回合再將之打敗,此時卻聽到張飛叫聲,頓時大怒,一戟刺中公孫瓚大腿,削其下馬,便來戰張飛。呂布為報父仇才屈身事董卓,心中已是苦悶,雖被天下人所棄,亦不在乎。卻未有人敢如此罵自己,他也非是善類,聽了張飛罵聲,哪能不怒。
奮起五分之力與張飛戰到一處。幾個回合下來,呂布總算心情寬了不少,這張飛雖然粗野,卻也有真本事,乃運起六分力道與其周旋,又兼赤兔馬之力,戰五十合後,張飛已是滿頭大汗險象環生,眾人救了公孫瓚回營,繼續觀戰,見張飛與呂布大戰五十合卻未顯絲毫敗跡,不由大駭,正欲問公孫瓚那是何人,卻見一綠影閃過,奔呂布而去,待至近前,大喝:“三弟,吾來助你,呂布,某是河東關雲長,也好叫你死得明白。”
呂布聽得聲音,暗叫卑鄙,手下卻不怠慢,知這人定是使刀好手。一戟擋開張飛,硬接了關羽臨門一刀,心下坦然:這紅臉漢子與那黑胡子武藝相仿,今日可以大戰一番。
乃抖擻精神,拿出九分之力與二人戰到一處,一匹紅馬,一匹黑馬,一匹黃馬在場中往來交錯,時而喊殺,時而馬鳴,時而兵器相撞之聲傳入觀眾耳中。諸侯看得驚喜,不想我軍中有這般英雄人物,若能斬了呂布,定能大挫敵方氣勢。隻見場中三人戰了百餘合仍不分勝負,自公孫瓚處問了二人姓名,公孫瓚又引進劉備,眾人見其有二位英雄義弟,又是漢室宗親,眾諸侯對其禮貌有嘉,叫與同列觀戰。
劉備驚喜交嘉,續觀二弟與呂布大戰,心裏擔憂,又見二位義弟百餘已過,卻還戰不倒呂布,思慮片刻,擎出雙股劍,大喝一聲:“二弟,三弟,吾來助戰!”振奮精神,飛馬而去,眾人見之,無不歎服。
卻說呂布聽得劉備聲音,便知其武藝一般,覷眼見其所用長劍,放下心事。不叫其近身便是了兩招逼退張飛關羽,大呼:“關東英雄,不過如此,今日一戰,便叫爾等將呂布之名傳唱天下。”當下拿出十分本事,與三人戰到一處,憑著赤兔馬之助,以一敵三,不露破綻。
卻說劉鈺一直觀戰,見呂布果然天下無雙,幸好未叫大哥出戰。回首瞧見典韋眼中充滿戰意,卻又許些沮喪。劉鈺知其意,“大哥,呂布雖然少智,但武藝確實天下無雙,我等今日看得這場大戰,亦算不枉此次洛陽之行。幸未叫大哥上陣,你我兄弟情深,若那呂布傷了大哥,叫子誠何以麵對當日之誓,何以麵對子龍。”典韋聞之,滿是感動,知劉鈺意思,“三弟莫須如此,呂布天下無雙,吾實服了,日後定要勤練武藝,打敗那呂布。”話說完,轉眼看向呂布,心中事情盡顯於眼。劉鈺看典韋已恢複往日自信,心中欣慰,繼觀四人大戰。
卻說場中四人大戰,直殺得天渾地暗,三兄弟已是滿頭大漢,不想呂布如此之強,能與三人聯手大戰百餘回合卻不露一點破綻。呂布亦是無奈,自已攻強守弱,乃以攻代守,若三人看出,定會尋機敗殺我,不若就此回到關上順勢殺了董卓為義父報仇,就算不能殺之,我已與三人戰了許久,想那董卓亦是不會怪罪。計較已定,乃一戟向劉備刺去,關羽去救,又收回去勢,轉刺為削,蕩開張飛長矛,與三人拉開距離,大喝:“算你三人好本事,待明日再取爾等項上人頭。”說罷便策馬奔關上而去。張飛見呂布回跑,大呼,“呂布已敗,眾軍隨我奪關。”袁紹在後麵,看已方取勝,大喜,忙揮軍殺出,勢要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