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聞呂布將至,先是一喜,又是一憂。丁原見劉鈺這番模樣,連問何故。劉鈺也是鬱悶,這事怎麼向丁原說起,莫說他不信,就是我也不信自已義子會親手殺了自已,乃以他言蓋過。丁原也不追問,聊了些事,劉鈺便回營去了。
次日董卓於府中大排筵會,遍請公卿。公卿皆懼董卓,誰敢不到。卓待百官到了,然後徐徐到園門下馬,帶劍入席。酒行數巡,卓教停酒止樂,乃厲聲曰:“吾有一言,眾官靜聽。”眾皆側耳。卓曰:“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大臣以為何如?”諸官聽罷,不敢出聲。隻一人推案直出,立於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劉鈺見丁原出聲,暗中苦笑,是禍躲不過,也活該你倒楣,滿朝文武皆未發言,隻你當這出頭鳥。董卓聞言,轉看何人,乃並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劍欲斬丁原。時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又見鄰座劉鈺隻顧喝酒,視而不見,李儒暗暗心驚,急進曰:“今日飲宴之處,不可談國政;來日向都堂公論未遲。”眾人皆勸丁原上馬而去。
卻說呂布領了兩萬並州精兵而來,紮於營中。丁原見呂布至,心中高興,卻不想今天就與董卓幹上了,辭了眾官,便與呂布回營,氣憤不過,就要領軍事與董卓決戰,正待傳令,聞報劉鈺來訪,大喜,迎了劉鈺入帳,道了軍事。劉鈺聞言,急道:“不可,建陽公不可如此,今董卓勢強,我等兵少,若此去,以卵擊石耳,況今日席間並未議成廢帝之事,還望建陽公三思。”
“董卓雖勢強,然吾有奉先一人可抵千軍,何懼之。”
“子誠已知奉先兄之勇天下無敵,然則小不忍則亂大謀,董卓現為漢臣,若無故興兵,若其向天子說我等謀反,豈不是自損耳。”
丁原聞之,大悟。謂劉鈺曰:“非子誠之言,原幾成大錯,待日後我等取了聖上旨意,再取了他小命。”
劉鈺與呂布在一旁連連自然稱是。是夜,劉鈺回到帳中,左右思慮,心知洛陽凶險,急叫人連夜往弘農請嶽父鄒平,又入城來了蔡邕府。
卻說幾年不見。蔡邕也是心喜,劉鈺不過幾年,就已封侯。他日前途不可限量,自然高興。蔡文姬此時也已12歲,正是朦懂之年。也知劉鈺便是自已未來夫婿聽說劉鈺來了,就要去見,忽然又想到了什麼,掏出劉鈺六年前所贈情書,想起劉鈺要自已成年之後方可打開,臉便紅了,忙回閨房,恨不得把頭埋於被中。
卻說劉鈺與蔡談對飲,劉鈺就於坐中談起要蔡邕舉家遷往雲中之事。蔡邕雖是不願,但哪說得過劉鈺,不消幾句便暈糊糊的應了。待劉鈺走後,方才想起,長歎一聲:“此乃天命。”便往後屋告知家人去了。
過了三日,鄒平已到洛陽,劉鈺乃上奏朝廷,托言邊境不穩,欲回鎮壓。皇帝無法,卻知邊境安定亦是大事,乃準劉鈺所奏,就命既刻回軍。又給了劉鈺密詔。詔雲若他日董卓謀反,劉鈺可以此詔討之。劉鈺得詔大喜,收了詔書藏於貼身之處,護著鄒平並蔡邕一家往雲中去了。
卻說這劉鈺一走,董卓便飛了起來,他深知劉鈺之能,若劉鈺在洛陽,雖然兵少,卻礙了自已行事,見劉鈺一走,心裏高興,便又與李儒議起了廢立之事,又把丁原惹火,丁原自恃四萬精兵,又兼呂布武勇,便要領軍殺了董卓,以靖國事。
卻說丁原與董卓在洛陽城外大戰,董卓連遣數將皆被呂布一招秒殺。心中鬱悶非常,問眾將之計,時虎賁中郎將李肅與呂布同糸。知呂布心性,便說了招降呂布之計,董卓大喜,就命李肅執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又牽赤兔馬去說呂布。
呂布雖然貪小,可丁原於呂布有再造之恩,卻怎會棄了丁原來投董卓,行這大不孝之事,乃將李肅亂棒打回。董卓大怒,點了眾將便要來殺呂布,時李儒在側,謂卓曰:“儒有一計,可使呂布提丁原之頭來降。”
畢竟計策如何,請看明日更新。。。。。求票,,多多收藏,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