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

2005年。

渭河縣山陰村這個地方,位於關中平原東部,緊靠著秦山山脈,寬闊的平原舒展北部,高峻的秦山屹立南端,悠悠渭水中流東去,滔滔尤河北瀉成川,河穀輝映,山川錦秀。

山陰村最美的季節就是秋季,整座秦山山脈猶如染料打翻了一般,將秦山染得五顏六色,層次分明,而要說村子最美的時候便是每天的清晨。站在陳家老樓的二樓平台向遠處眺望,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一輪赤紅色的太陽從秦山山巔中漸漸躍出,紅日光芒四射,照得少年睜不開眼睛,眼中的一切都披上了金黃的薄紗,連同遠方的稻田都變得金燦燦。屋後荷塘裏的青蛙也開始咕咕的醒了過來,隨風裹著荷葉的清香。

陳家的煙囪裏便會開始騰起嫋嫋的炊煙——這是媽媽已經在灶台前忙碌的信號。

院壩裏的雞鴨也開始挺著矯健的身姿在壩子裏散步,女孩清脆的喊聲交雜著中年男人的笑聲此起彼伏,讓平台上站著欣賞日出的少年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隻是,這樣的場景已經在陳家消失了十多年了。

第一年的時候,五歲男孩陳恕還會哭哭啼啼。

第二年的時候,六歲的男孩陳恕還會眼巴巴地跑到二樓平台遠眺村口。

第三年的時候,七歲的男孩陳恕還會守著村口小賣部唯一的電話。

.....

到如今,陳恕已經十五歲,他早已不期待那一通不會打來的電話和那個不會再回來的女人。

今日他再次登上了二樓平台,十多年了,二樓平台上已經長滿了青苔,甚至還有些韌勁極強的雜草從磚縫中鑽了出來。他在這裏看過無數次天亮,從黑夜到天明,看著母親義無反顧的走出陳家,看著父親陳誌國的鬢角染滿白發,看著姐姐陳慧穿著嫁衣走出陳家,看著陳家漸漸失去了笑聲,看著煙囪不再升起炊煙,他看著麵前再次毫無例外升起的紅日,心裏迷茫一片,他想或許這是他最後一次站在這裏看日出了,也是他十五歲人生中最為平靜的一次了。

就在某一天的黎明前,少年陳恕背上了一個包,裏麵裝著一支筆一個空白本子,還有一件外套,一些毛毛錢,就這樣好似俠客般的走出了山陰村,他想著:我要去浪跡天涯了。

從山陰縣出發,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哪裏。十五歲的他,從未在校園裏踏踏實實地學習過一天,他的知識貧瘠,力氣微薄,能幹什麼呢?

他不知道,他想著,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一個大男人,還能餓死不成!

從山陰村到山城市,地圖上不過兩指之間的距離,放在實際中卻有七八百公裏,陳恕沒有身份證,一路上偷偷搭車,偷偷撿著吃的,竟然走到了山城市。

而這時,已經是山城市的冬天。又濕又冷,這是他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居無定所的流浪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陳恕背著那個空蕩蕩的背包,穿著已經髒汙地看不出顏色的棉衣,徘徊在垃圾堆旁邊,他撿各種可以賣錢的廢舊物品,然後拿去廢品回收站賣錢,微薄的幾塊錢就是他一天所有的支撐,他沒覺得苦,反而覺得得到了久違的心安,他白天猶如乞丐般在街頭遊蕩,夜晚時分就會去荒廢的工業園區裏一麵靠牆的角落裏睡覺。

兩張大硬殼紙板,一床破棉被,一個脫瓷的水杯,這就是陳恕的全部家當。

在這種陰寒的隆冬季節,他裹著棉被睡得安穩踏實。

第二日,他照樣去撿破爛,然後去城中村的廢品回收站賣,今天稱重的人換了一個老頭,老頭動作很慢,他早已是又冷又餓,隻希望能快點拿到錢,好去吃兩個熱氣騰騰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