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從未有反叛之心,隻是陛下聽信奸臣楊國忠讒言,才致使今日之局麵。如今奸臣不除六軍不發,臣也無可奈何,還望陛下決斷。”
楊玉環心裏咯噔一下,心道壞了,這是逼著李隆基對楊國忠下手了,也有可能外麵兵士們已經動手了。
現在還未到蜀地,楊國忠一死,自己這個楊國忠族妹怕是也難逃一死。
看來是時候離開了,沒有機會隻能搏一次,成敗生死就在今天!
【武曌:壞了,楊國忠一死,楊貴妃肯定也會受牽連,一死怕是難逃,是個死局。】
【李清照:別急,你看楊玉環並未慌亂,她籌謀至今,或許有辦法逃過一死呢?】
李隆基聽聞眾將士並不是要反自己,心中大石落下,至於楊國忠也隻能舍去了。
得到李隆基默許後,很快便傳來了楊國忠勾結吐蕃使者,意圖謀反已伏誅的消息。
消息來後,李隆基並未多說什麼。然而楊國忠已死,眾將士仍然不走,李隆基微怒,看向陳玄禮,“玄禮,你這是何意?”
陳玄禮麵向貴妃道:“貴妃亦姓楊,到了蜀地後焉能放過我等殺兄之人?”
李隆基聞言嗬斥道:“玉環從未參與其兄之事,貴妃朕當自處之。”
然而陳玄禮仍跪地不起,意思不言而喻。
高力士看著雙手微微顫唞的李隆基,趕緊上前扶住他,帶著悲戚的聲音喊道:“陛下!”
“哎!”李隆基無奈,深深看了眼楊玉環後,轉頭背過身來不再言語。
權勢性命與心愛之人比起來孰輕孰重,李隆基並未花費多少時間,便理了清楚,下了決斷。
楊玉環早知如此結果,此刻也並未哭鬧。
隻是幽幽的說道:“陳將軍容我體麵的走吧,驛內堂有梁,煩勞將軍給我三尺繩索。”
“是,貴妃。”
陳玄禮知整件事情最無辜的莫過於她,雖有愧疚但走至這一步隻能不留禍根。
很快陳玄禮便找來了一條繩索,雙手呈於楊玉環。
楊玉環拿過繩索,看了眼一直背身而立的李隆基。歎了口氣徑直入了內堂。
最是多情是帝王,最是無情亦是帝王。
楊玉環進入內堂片刻後,外間三人便聽到裏間一聲重物傾倒的聲音。
【李清照:不會真自縊了吧?之前武皇那則建議她不是聽了進去了嗎?怎麼也該努力一下,她不是還有四個安祿山送的武功不弱的侍婢嗎?】
【武曌:馬嵬驛外俱是禁軍圍堵,武功再強也無濟於事。】
外間又是過了兩刻鍾之後,為使三軍安心,亦對死去貴妃的尊重,便隻由陳玄禮一人進入內堂確定楊玉環的生死。
陳玄禮來到內堂,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倒下的凳子,接著便是坐在另一個凳子上,活生生的楊玉環。
陳玄禮撿起地上的繩索,冷冷道:“貴妃若心有懼意,臣或可助之。”
楊玉環輕笑了一聲:“將軍,你可還記得我曾央求過你與阿翁?央求你們放我離宮,你說當時要是你們答應的話,大唐會不會就沒有今日之禍了?”
陳玄禮拿繩索的手一頓,說:“要是早知如此,臣當日就是違逆陛下,也會放你離去。這樣臣也不會手染一個無辜女子的鮮血。”
“絞殺楊家所有人,你以為你們到了蜀地就安全了?蜀地是楊家、楊國忠發跡之地,地方將領哪些是他的死忠需要防備?哪些是可爭取的?將軍不想知道嗎?”
陳玄禮聽罷放下繩索,問道:“貴妃知曉?”
“當然!”
“你想讓我放你一條生路?”陳玄禮很糾結,放了她如何跟外麵兄弟們交待,不放吧,他們也確實需要這些名單,好提早部署,以免到了蜀地成了甕中鱉。
楊玉環知他所想,便開口道:“將軍不用多做什麼,你從這裏出去隻說楊玉環已死,你們正常出發入蜀即可。從此大唐或者說世上也不會再有楊玉環。”
陳玄禮心想:罷了,就如她所言吧,她一弱女子我也下不了手,留她一人自生自滅,生死全看老天給不給她這個造化吧。
於是便說道:“好,我答應你,名單在何處?”
楊玉環從懷中掏出了兩張帛書,一張是羅列了楊國忠與蜀地各將領的關係名單,另一張是這些將領所駐之地的地形圖。
陳玄禮接過楊玉環手中之物,問道:“貴妃如此輕易交於我,不怕我反悔再度對你下殺手?”
楊玉環搖了搖頭:“不怕,我知將軍不是這種人。”
“賭人性?”
“也不全是,一方麵我信將軍為人,一方麵我若死了,自會有人將今日發生之事,和盤托出於蜀地將領及天下人所知。”
陳玄禮大驚,是了,貴妃身旁之前一直有四位會武功的婢女,如今一個都不在。
“看來貴妃亦是早有部署。”
楊玉環也不騙他,說:“是,早在入宮之時,我就在時刻部署著,為的就是一個離開的時機。將軍若是守諾,你拿情報我消失。將軍若不守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