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憂心(1 / 1)

自柱國大將軍孫康犯上作亂,昭和殿燕懷帝淩子明自裁,已經過去了一年,但這一年間,孫康也十分的不好過,首先,燕懷帝雖然已死,但其聲威仍在,江南幾府仍不承認孫康的梁國開國君主,讓孫康十分頭痛,而且江南道鎮遠將軍陳遼是燕懷帝的親信,在江南威望甚高,而且手下猛將亦多,更加上得到江南幾府富商資助,一時間,與孫康分庭抗禮,可以說,孫康雖然打下了燕國國都,以及北方諸城,完全是因為打了燕懷帝一個措手不及,不然,單憑孫康,加上燕懷帝一像主張輕徭役,人民生活還算不錯,不然根本無法起事成功,這也是江南幾府為什麼還堅持抗梁,雖然其他的府縣也有拒不降敵的官員,但卻無疑是一群跳蚤,孫康也不怎麼留意,對於孫康來說,他的野心很大,整個北方還不足以滿足,他要將整個南方也劃入他大梁的版圖,但在過去一年,一次大戰,數次小戰,卻依然無法突破江南的防線,讓孫康體會到了當皇帝的痛苦。

還有就是燕懷帝的長子,燕國太子下落不明,搜遍了整個皇宮也不見太子身影,雖然孫康下了通緝令,但茫茫人海,找個人,談何容易?更何況假如太子逃到了江南,那……後麵的孫康不敢想象,一時間,孫康的頭發都白了幾根。

在有就是燕懷帝的忠臣們搞得了,文武百官,雖然因為貪生以及為了保護自己的榮華富貴,大部分都投靠了孫康,但卻仍有些人不肯降敵,並全都隱匿起來,等待太子出現,恢複大燕,其中有幾個更是搞起了秘密教會,招募了大量燕國熱血男兒,以圖日後複國,雖然孫康派了大量探子混入這些教會,但因其組織者皆是前朝的文武雙全之士,組織甚為嚴密,孫康也隻能知道一些消息,但核心消息卻見不到,更有些前朝大儒,名為組織文學會,卻暗地裏密謀富國,但孫康也隻能徒奈何,因為這些大儒門生子弟遍布天下,可謂桃李滿天下,又無真憑實據,若胡亂抓人,必然遭到全天下的讀書人的反抗,那可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孫康也隻能派人監視著。

最後,就是孫康的家事了,滿朝文武,為了自身利益,將朝中分為了四派,一派是太子孫鶴,因孫鶴為人寬容大度,而且愛好詩文,深的儒門子弟青睞,雖無兵權,卻也不可小視,更加上其母親一係有個親戚,乃是武林中一派掌門,手下也有上千弟子,可謂私兵。

第二派是二子孫浩,其母親是京師四大豪門之一的薛家,支持者是京師的一些豪門,豪門之內多篡養死士、門客,一時間與孫鶴的勢力不相上下。

第三派是三子孫嶽,是勢力最大的一支,因孫嶽禮賢下士,戰功卓著,支持者為一些儒門子弟以及軍方,可謂兵權、政權兩手抓。

最後一派就是最小的兒子孫為了,此子雖小,卻因其叔的關係,得到了禦林軍的一些高級將士的支持,雖看似勢力弱小,但卻養有幕僚四百,為其出謀劃策。

自古就算是將相之家,骨肉相殘也是屢見不鮮的,何況孫康已經是一國之主了,朝堂之上,各派也是針鋒相對,私低下也是陰謀詭計,層出不窮,更何況孫康的三個弟弟在這些事上也是態度曖mei,各有支持。

孫康的心情也是十分的矛盾,一方麵不希望兄弟相殘,另一方麵也希望挑選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而且長子孫鶴占據著祖製的名分,雖然自己比較喜歡三子孫嶽,但卻也不能立嫡廢長,更何況孫鶴也無任何過錯。

在禦書房渡著步子的孫康想到這裏,不由自嘲的一笑,輕輕的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須,無奈的歎息了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