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王妃巡店(2 / 3)

德歆隆的掌櫃姓錢,是雲珪從肖會長推薦的二十二個候選者中挑選出來的,四十二歲,十三歲出來做事,就是從毛皮行的下等夥計開始,一步步爬到了現在的位置,在行內算個小有名氣的人物。

按理說一家的掌櫃輕易不換東家,也該是汝王運氣,錢掌櫃原先做事的那家毛皮行正好老東家去世,新東家有自己的算盤,嫌老人礙事,錢掌櫃也不擋新東家財路,自動辭工,回了行會重新掛單,別家店得了消息都來找他,他也跟幾家的東家談過,最後還是和雲珪相談甚歡互相投了脾性,雲珪也就不吝銀子將他招入麾下。

雲珪讓掌櫃把在後麵工場的負責人一起叫出來,與其他幾個擔任重要職務的人員一並介紹給王爺王妃認識,對方再度見禮,然後緊張的站在下麵問一句答一句。

王爺和王妃不計較這些人的失禮之處,笑嗬嗬的閑聊起店鋪的裝潢工作,熱切的想到處走走,請王妃給提提意見,尤其是這前店這裏還有什麼可添置的東西。

當下無異議,王爺和王妃被眾人領著在這大堂裏進進出出,前後大廳、左右偏廳、內院、工場,隻要是有人做事的地方都去轉了轉,後麵工場技術性太高,王爺和王妃的一致意見是這地方工人怎麼覺得方便怎麼布置,王妃主攻前麵店鋪就可,也可顯出生意人的誠意。

於是眾人從後院又回到大堂,新櫃台、桌椅等家具早已擺放到位,王妃左看右看,指指這裏要放盆花、指指那裏要掛幅名家的畫、招待大客戶的偏廳的家具指定要什麼什麼木料、什麼什麼樣式、什麼什麼顏色的、博古架上要擺放什麼裝飾物,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掌櫃主事們拿著紙筆埋頭狂記,連抬頭說話的工夫都沒有。

汝王悠哉的坐在大堂喝茶,身邊伺候的人隻有雲珪,其他人全打發去伺候王妃。就見這麼一大群人在王妃的帶領下看完東偏廳後呼啦啦穿過正中當心間的店麵大堂湧向西偏廳,再從西偏廳呼啦啦穿過金柱門轉向後廳。

開張後王爺要來坐店的消息就在王妃尋思這後廳怎麼裝潢時給告訴了身後的掌櫃和主事們,因為這,王妃下定決定要好好裝潢後廳,這可是王爺坐店時大部分時間都要呆著的地方啊,就應該怎麼舒服怎麼來,最好是一年四季景致不斷。

掌櫃主事夥計們一聽王爺要坐店,全身汗毛頓時根根直立,這消息夠驚人的,本朝開國以來創了王爺經商的曆史,可還真沒有王爺坐店的呢。

王妃才不管其他人怎麼想呢,反正消息放出去了,想誠心做生意的就來,德歆隆敞開大門歡迎。

這店鋪門臉的結構和大戶人家的房子結構大致相當,一般都是一個正中的明間加左右次間,用處不同有時是用落地明罩分隔有時是用隔扇門,這間店前後廳都是用落地明罩加紗帳來裝飾分隔的通間,簡單到連個屏風都沒有,因為這後廳原先的用途就是待客。

王妃第一句話就是拆了後廳的這兩個落地明罩,改裝格扇門,布置成王爺的私人之所,一個用於辦事會客、一個用於午間休憩,正中的當心間就用作大家往來的通道和候客的地方,隨便擺幾件家具和盆栽就可,一切以方便走路為第一要務。

掌櫃主事們一一記下,除了問些細節問題,其他的一根不問,王妃喜歡就好,王爺都說了一切裝潢王妃作主,浪費那口舌做什麼咧。

掌櫃們不出主意,麗娘和秋菊倒沒閑著,她倆幫著給王妃獻計獻策,格扇門用什麼木料啦、用什麼樣式啦、雕什麼花啦、用什麼顏色啦、房間裏麵要怎麼布置啦、桌椅櫥榻等家具要怎麼擺放啦、窗外的院子要怎麼布置成景致啦、植什麼樹種什麼花啦、擺什麼樣的魚缸養怎樣的魚啦等等等等,三個女人嘰嘰呱呱的討論聲不絕於耳。

三個人的腦子別說就是比一個人的好用,要不怎麼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咧,王妃、麗娘和秋菊三人還真就討論出了一個大概的裝潢計劃,錢掌櫃逐一記錄在紙上,王妃很開心地拿出去給汝王過目。

汝王掃了一眼沒吭聲,交給雲珪,他牽著王妃到街麵上去指點江山。

雲珪每看一條項目腦子裏就自動浮現出相應的數額,全部看完腦子裏也有了一個龐大的總金額,砸得雲珪額頭隱隱青筋直跳,心疼賬上又要出去一筆,還不能反對,硬著頭皮到王妃跟前笑眯眯地說好,王妃有眼光,他回頭就辦。

王妃高興,誇雲珪會辦事,扭頭又和汝王繼續聊得興起,雲珪苦兮兮的退下琢磨該縮減哪裏的開支好讓賬上收支平衡。

麗娘看到大管家麵露難色,立刻抓住機會,主動湊上前去詢問是不是有沒有什麼難處?

秋菊也跟著靠過來,不等雲珪說話她就搶著說這都是王妃給王爺定下的,再貴都是應當的。

秋菊的話雲珪聽在耳裏很不舒服,但他沒有直接頂回去,堂堂大管家犯不著跟個大丫頭一般見識,他打算等回府後再跟王爺去說,反正東西是給王爺用的,王爺開口要節省開支王妃就不會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