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受重視

儼城5月,悶熱潮濕,隻有躲在空調房裏才能換來片刻舒適。今天是周六,室友們都回家了,謝予一個人待在儼城大學的宿舍裏,緊挨著小風扇感覺也不錯。

儼城是國內知名的大城市,這座城市裏知名高校眾多,人才薈萃。然而儼城大學嚴格來說並不算頂尖,除了對外地考生錄取分甚高,對儼城本地生源可謂踩過重點線即可考上。

之所以在外地錄取線高,除了儼城的名聲吸引力大外,還因為錄取名額有限,水漲船高硬生生被卷上去的。而儼城本地考生,大多將其作為保底選擇。

本地學生多,意味著周末留在學校的人少。謝予的其他三個室友,兩個本地的自然選擇回家,另一個家在鄰省,但有在儼城工作的姐姐,所以周末也有去處。

她已經習慣了周末自己留守寢室,自由自在倒也沒什麼不好,如果去掉她的家其實也在儼城這一項就完美了。

謝予穿到書裏這個世界已經兩個月了,好在跟主角讀的同一個專業——材料科學,除了得重新熟悉周圍環境和同學老師,書本知識倒是不用從頭惡補。然而,原主成績隻能算是中等,天資有限加上家裏也不給多少支持,全憑自己熬著再加點運氣。

謝予連連搖頭,這可不行,她可是要讀博士的,而且目標院校還是儼城最牛的那所:儼中大學。現在雖然是大二,但要追回之前落下的成績,現在就必須開始努力了。

原主那家庭環境,回去更不自在,所以昨天原主媽媽打電話讓她下周再回家時,她一口就答應了。

原主的爸媽多年前從落後的內陸城市來到儼城打工,後來存了點積蓄,沒和其他老鄉那樣回家蓋房子,而是選擇留下來做小生意。

儼城經濟發展強勁,謝家父母也肯吃苦,起早貪黑的,還真是把生意做起來了。規模不大,兩家小超市,夫妻二人各自管理一間,再請個員工和一個兼職的年輕人,生活並不比那些早年回鄉的人差。

最讓他們腰杆挺直的並不是這兩家小超市,而是有個醫科大學畢業的優秀兒子:謝唯,也就是謝予的哥哥。

謝唯當年是在老家出生的,為了能讓兒子有個好前程,謝家父母咬牙把他帶在身邊,一起來儼城生活。就算打工再辛苦,也很舍得在兒子學習方麵花錢。

隻要能負擔得起的補習班,謝唯並沒少上,成績的確有明顯進步,這讓謝成占和於敏娟盼頭更足,玩了命地幹活。

謝予是個計劃外的孩子,但那時因為謝唯說想有個伴,謝家父母也就留下了。後來發現是個女孩兒,頗為失望。

之後跟老鄉說起這事,得了幾句安慰:“生女兒也沒什麼不好,至少不用拚兩套房子。還能白賺個姑爺,以後養老有地方去。”

這麼一說謝成占和於敏娟心裏舒坦了些,心想也別把女兒送回老家讓老人幫帶了,留在儼城跟著見見世麵,以後能找個好點的婆家。

雖然小本生意做得順暢,也積累了些資產,但在儼城的市裏買房仍是奢望。他們趁著前些年政策還算寬鬆的時候在市郊買了套小兩房,謝予一直睡在爸媽房間連著的那個小陽台上,簡單改造一下,中間加了簾子,比以前擠在租的房子客廳裏好了些。

直到謝唯考上醫科大學,謝予才終於能住進房間。可是每當寒暑假哥哥回來,她都得搬回小陽台。

謝唯和謝予都沒有儼城戶口,高考是回老家考的,兩兄妹都算爭氣,又都考回了儼城。但跟謝唯相比,謝予的成績顯然要差了不少,尤其她為了能考到儼城,竟然填報了謝家父母平時都沒怎麼聽說過的專業。

後來錄取通知書來了後,謝家父母才搞清楚材料科學並不是造塑料板的也不是去做玻璃碗的。但究竟是做什麼的,解釋後他們也都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