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第一章

街尾的那間鋪子死過人,死者是一位高齡老太太,死因是觸電。街坊鄰居本來以為是一場意外,但來了幾個西裝革履的人。他們的身份不是警察也不是FBI,而是保險公司的業務員。

老太太購買了巨額的意外險,受益人是老太太那不成器的兒子。

‘高齡老太’、‘不成器的兒子’、‘巨額’、‘意外險’等元素齊全,難免就有老太太騙保的猜測,不然好端端地怎麼就觸電了呢?

漏電的電熱毯沒有引發火災,家裏所有的一切全都完好不損。隻有老太太死了!

肯定是因為老太太還想把鋪子留給兒子。

若是細究,這份猜測其實漏洞百出,壓根經不住推敲。不過猜測還是在街坊鄰居間發酵,隻因保險公司最終並未賠付,並且老太太的兒子始終未露麵,那樣惡劣的人竟然不來作鬧,必然是心裏有鬼!

到最後,由老太太的孫子拉下了店鋪卷簾門,在門上張貼了‘旺鋪出售’的告示,謠言這才歇止。

但不管老太太是意外也好自殺也罷,店鋪死了人是事實。有時候街坊路過街尾,能聽見卷簾門裏的聲音,街坊都說這是老太太沒能如願以償,鬼魂在店鋪裏不肯離開,發出的聲音是老太太的呼痛聲——哎喲,哎喲,好痛。

正常人不會去買死過人的房子,貼在卷簾門上的告示經曆了風吹雨打和烈日暴曬變得殘破不堪。

又有一天,‘旺鋪出售’的告示替換成了‘旺鋪招租’。街坊本以為這張‘旺鋪招租’的告示也會一直貼在卷簾門上了,但沒想到真有冤大頭上門。

隔壁開小賣部的老王一直給冤大頭使眼色,冤大頭看了他一眼隨後就走了。老王一直以為冤大頭這是接收到了他的提醒,還沉浸在助人為樂的喜悅中難以自拔,沒兩天這家店鋪就開張了。

老王打聽到冤大頭簽了五年的租賃合同直搖頭,不過也沒多說什麼。

好言難勸該死的鬼嘛!

有人租了鬼鋪,街坊路過時都忍不住抬頭朝這間鋪子裏張望。不過都看不見什麼,鋪子門前懸著一個厚重的防風門簾,風都透不進簾子裏,那些視線自然也被阻隔在外,誰都不知道這間鬼鋪裏在做什麼生意,但每個人心照不宣——肯定不是什麼好勾當!

這條街上第一個進這間鬼鋪的人是林隨意。

林隨意也在這條街上做生意,開了一間小餐館,叫‘隨意餐館’。老板是他廚子是他夥計也是他。這天他接到了一個訂餐電話,一份青椒肉絲不要肉絲,一份蛋花湯不要蛋花,送到金花街108號。

金花街就是林隨意所在的這條街,108號是那間鬼鋪。

要換了別人肯定直接撂電話了,但林隨意是出了名的老實人,做人理念是真誠至上,他不僅沒撂電話,還和和氣氣地問了忌口。

青椒肉絲一份12元,蛋花湯一碗3元,但人家不要肉不要蛋花,林隨意也就不打算收取打包費。實誠地往外賣袋子裏塞了紙巾和衛生筷,半拉卷簾門,就悶頭出門往108號的鬼鋪去了。

昨夜下雪,午間時冰雪融化路麵濕滑,林隨意腳下的膠鞋不防滑,他不敢走得太快了,每一步都走的小心。

嘟嘟嘟——

身後的車嫌他走得慢,連著按了幾次喇叭。

林隨意趕緊往旁邊避了避,讓出位置讓車先走。等車急匆匆駛離,林隨意抬頭往遠處眺了眺。冬日的陽光色彩單調,日光落在漆黑的車身這才折射出菱形的光暈,有些晃眼。

等光暈從他眼前跳躍而過,林隨意瞅到了車尾的車標。

這個車標他在電視上看過,兩個不規則重疊的R,好像是勞斯什麼來著。這種車的車頭有個小金人,人一碰,小金人就自個兒縮回去了,像是知道有人覬覦它一樣,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