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把這些田地全部放在了李謙名下,沈恪的身份自然不必說,用不著這些。
而如玉小丫頭還小,就算準備嫁妝也還得等等。
最最重要的是,李謙是要考科舉的,考個秀才啥的,他名下的田地都不用交稅,這可是能省好大一筆錢的。
江秀捧著這些契約回了家,加上自家的土地一共就有四十五畝了。
買了地,錢包又空了,原本攢下的三百多兩銀子,一瞬間就隻剩下九十四兩了。
打的狼皮也已經賣了,二兩銀子一張,一共賣了三十四兩銀子。
加起來他們家還剩下128兩現銀。
錢還得賺,應該不出兩年,兩個孩子就要準備去考試了,這才是花錢的大頭。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立春,過了立春就表示春天真的來了。
而老百姓們一年一度的春耕就要開始了,俗話說春種一顆粟,秋收萬顆子。
他們一年的指望就在這個時候了。
首先要先翻地犁田,因為小麥跟玉米的播種時間相比水稻要靠後,所以他們得先去犁田。
經過了一個冬天,田裏的水都已經幹涸了,他們還得先收水。
等水收好後,就可以犁地了,村上隻有少數家人有牛,江秀自家就有,不用借。
犁地這種活兒她自然是不會,她直接請了幾個人來幫忙。
一天十文錢,包吃。
大家都搶著來幹,畢竟春耕很忙,能找到近處的活兒還管飯,不僅能幫襯家裏還省了一個人的口糧,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她請了十個人,一天犁兩畝,兩天半就結束了。
之後便是插秧,還是請人來,陸陸續續幹了十天才結束。
江秀用的是從空間拿出來的雜交稻穀,肥料什麼的也沒差,所以根本不擔心產量問題。
五月初八,是李謙的九歲生辰。
正好那天他不用上學,於是江秀便準備好好慶祝一場。
畢竟提早跟大佬打好關係百利無一害。
於是她一早就乘車去了鎮上,臨行前,如玉小丫頭吵著鬧著也要去。
江秀想著帶她看看外麵也好,也就帶上了。
母女二人到鎮上時,已經有很多人了。
街邊是此起彼伏的叫賣聲。
“娘,好多人啊。”小丫頭睜著滴溜圓的大眼睛左顧右盼。
“那當然了,今天正好是趕集的日子。”
“誒,買糖葫蘆哦,糖葫蘆。”
“包子,新鮮出爐的包子,香的嘞!”
小販們賣力吆喝著。
“娘,我可以吃一串糖葫蘆嗎?”如玉小丫頭扯了扯江秀的衣角,可憐巴巴的問。
江秀捏了捏她的小圓臉,“當然可以啦。”
說著就抱著她往賣糖葫蘆的那邊走了過去。
“來一串糖葫蘆。”
付錢的時候,如玉小丫頭攔住了她,然後就懷裏掏出她的粉色小荷包。
從裏麵摸出了六文錢,“老板,來六串!”
“買那麼多做什麼呀?”
“咱們家六個人,一人一串!”說著便將荷包又揣進了懷裏。
“娘,我有錢,我請客!”小丫頭很是驕傲的拍了拍胸脯。
江秀啞然失笑,“好好好,小如玉長大了,都能請娘吃糖葫蘆了。”
孩子們每天都有兩文錢的零花錢,過年的時候她也給每人包了個紅包。
小丫頭也有,一開始她還讓劉氏幫她保管,後來劉氏給她做了個小荷包,她就自己保管了。
買了糖葫蘆,江秀去買了些豬肉,又去書鋪買了些科考用的書。
回去就把這些統統送給李謙當做生日禮物。
還好李謙熱愛學習,不然給他送這些,肯定要拉仇恨哼。
買完這些,她又去首飾店買了點金箔,然後才回了家。
至於為什麼要買金箔,那當時是為了做墨條啦!
去年她就在做了,已經晾好了。隻需要用金箔描金就成了。
因為材料有限,所以這次就隻做了四根,兩根給李謙當做生日禮物。
另外兩根就留著以後給沈恪做生日禮物。
劉氏已經在廚房忙碌了,江秀昨晚自己的事,也去幫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