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牢記本站域名
近衛軍在排除萬難的情況下,逐步成長起來,曆經三年,已經展到將近四萬多人的精銳部隊,也是少俊的中堅力量。.
有了這麼一支堅強後盾,少俊大刀闊斧的開始了一係列變法強國措施。康寶四年整頓全**隊,特別是直隸軍和遼東軍縮減精編,按照近衛軍的標準進行強化訓練,曆時一年的時間,少俊所掌握的軍隊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和三大藩王相抗衡。
得民心者的天下,軍隊是堅強的保障力量。隨著開科取士的順利進行,朝廷得到一大批人才,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整頓吏治的活動,一個個貪官汙吏入獄問斬,一件件鼓舞人心的政策實施,讓千千萬萬的百姓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實惠。特別是龐太師集團落馬,使更多的有抱負有才華的仁人誌士集中到朝廷這裏,使更多百姓增加了對新朝廷的信心。
商業蒸蒸日上,朝廷賦稅日進鬥金,在農業方麵,因為這幾年風調雨順,百姓積極開墾荒天,年年都是大豐收。在少俊年滿十六歲的時候,燕雲國已經國富民強,軍事力量更是上升了一個大台階。
各國的停止協議越來越失去效用,周邊國家都在蠢蠢欲動,當務之急就是盡快解決三藩的問題,以保證皇權的絕對集中統一。
少俊借助大婚的大好時機,暗中做好部署,把三大藩王和相關的重要將領都調到京城,在婚慶期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掉晉王和淮南王的勢力,從而也斷送了肅親王的援助力量。
肅親王眼看大勢已去,大婚一結束,自動請了辭呈,回家養老。少俊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很快就把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平定了,如此的舉動,讓各國掛目前看,也不敢輕視這位少年皇帝。
康寶六年,天下大亂,東金、北蒙、西秦和南楚四國結盟,共同向燕雲國起進攻,企圖一舉殲滅燕雲,達到瓜分的目的。
少俊和大臣們一方麵積極備戰,誓死抗擊;另一方麵聯姻新宋國,希望其保持中立。通過一年的苦戰,總算穩定了局勢,抵抗住四國聯軍的第一輪強攻,戰爭進入僵持階段。
少俊調整戰略戰術,抗三擊一,派出精銳騎兵突襲東金後方,迅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采用遊擊和奔襲的戰術,逐步蠶食東金的精銳部隊,解決來自東北的威脅,借助關隘和長城天險,削弱東金兵力。
對於西秦、北蒙和南楚三國采取守勢,把守關口,零星偷襲,為殲滅東金爭取時間。半年的時間,東金國再沒有外援的情況下逐漸喪失軍事強國的地位,少俊暗中集中三路大軍,以絕對優勢起總攻,曆時三個月的艱苦奮戰,滅掉東金國,從而打破四國聯盟。
另三國大為震驚,腦們迅調整策略,暗中策劃更大的戰役,調兵遣將,一場大戰一觸即。燕雲國也針對性的調整路線方針,遠征東金的軍隊修正後,迅朝北蒙國國都移動,長途奔襲其大後方。此時,西秦已經突破潼關,大軍已經攻擊到黃河南岸,燕雲國水6大軍組織起強大的防護網,極力阻擊,黃河大決戰就此開始。
黃河大決戰,燕雲國投入三十萬大軍,而西秦和南楚聯軍將近一百萬,力量極為懸殊,奮戰一個月後,燕雲國另外二十萬援軍已經感到,雙方展開血拚,頓時昏天地暗,血流成河,染紅了整條黃河。
而北線的戰爭形勢逆轉,北蒙總兵力隻有六十多萬,燕雲國投入將近二十萬的精銳騎兵和二十多萬步兵,南北夾擊,在廣袤的大草原上展開決戰。次交鋒,打了一個平手,各有損失,戰役進入第二階段後,燕雲國取得可喜的成績,一次殲滅北蒙十萬有生力量。同時,長途奔襲的精銳騎兵營擾亂了北蒙大後方,造成極大的混亂,燕雲國趁勢反攻,迅擴大戰果,在付出數萬損失的情況下,殲滅和俘虜北蒙兵二十多萬。
北蒙損失慘重,喪失進攻的勇氣,迅敗退,燕雲軍乘勝追擊,到此為止,北蒙國的威脅解除了,六十萬的兵力,戰後隻剩下不到三十萬。
南線的西秦和南楚得知北蒙敗退的消息,信心受到挫傷,士氣大為削減,取勝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在燕雲國另一支援軍到達的時候,明白大勢已去,節節敗退,迅撤退。燕雲國全線反擊,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難,把來犯之敵打出國門,疆域恢複到原來的狀況。至此,黃河大決戰總算落下帷幕,雙方付出極大的代價,燕雲國損失慘重,六十萬大軍死傷接近二十萬,西秦和南楚損失兵力也各有二十多萬,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防守一方借助有利地形總能把損失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