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長青看著那些張牙舞爪的螃蟹,想了一下,好像自己還不知道祝曉斌的老媽是哪裏人,也不知道她有沒有吃過螃蟹……
……
拖拉機到市場上,換成了一輛小貨車,繼續送他們幾個去市裏。
到了之後,燕長青在招待所開了房間,把東西先放裏麵,帶著幾個孩子逛街去了。
幾個孩子都沒在市裏玩過,上次來一直在學校,現在終於能出來看看,一個個都特別興奮。
其實現在的西陽市根本沒多少看的地方,文化古跡別指望幾個熊孩子會喜歡,街上轉了一圈,除了對比村裏更多的高樓感興趣,其他的純粹是看熱鬧,畢竟這裏人多。
至於說街道上的車輛,二娃的發言就很有代表性:“城裏開的車還沒咱們村裏的車大,裏麵都裝不了幾個人。”
大才是硬道理。
燕長青幹脆帶他們去看火車。
果然,親眼見到火車,和在電視上看到的感覺完全不同。
特別是站在高高的鐵路橋上,看著下邊如同一條長龍一樣的火車,遠遠的拉響了汽笛,然後轟隆轟隆地開過去,讓一群孩子都覺得很震撼。
震撼歸震撼,該吃飯還要吃飯,今天下館子。
一群小孩兒來下館子,老板扭著頭看了又看,麵都扯上了,沒忍住:“孩子們,伱們家大人呢?在這兒吃飯要給錢的?”
燕長青拿出工作證和錢:“我們有錢,老板你趕緊點,我們吃完還有事呢!”
老板有點迷糊,不過有錢就行,就算孩子是偷家裏的錢也不怕,一看幾個孩子就是家裏不差一碗麵錢的人,哪怕家長找來了也會給錢的。
別看幾個小鬼都愣頭愣腦的,但是確實和以前不一樣了,平時在村裏滿地打滾弄得看不出顏色的衣服,洗洗一看,都是城裏正流行的。
農村大老粗們有點錢也不知道怎麼管教孩子,隻知道遇到適合自家娃的東西,覺得能用就帶回來。覺得隻要給他們買了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就是盡了做父母的責任。
幸好村裏還是比較封閉的,這些熊孩子就算穿一身龍袍,接受的還是傳統的農村教育,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也沒機會學壞。
……
吃過飯回到賓館,幾個人也不午休,嘰嘰喳喳地聊得可起勁。
然後等時間差不多了,提上禮物,去祝主任家。
祝曉斌的老媽看到螃蟹禮物的時候,燕長青總覺得她現在的表情似曾相識。
仔細回憶,是了,上次祝曉斌從村裏回來的時候,她驚訝地喊乖乖的那一刻。
那時候的表情,和現在看螃蟹的表情,很有相似之處。
燕長青隻好提醒她:“這個處理起來很簡單的,直接蒸或者煮熟了就行,再弄點調料蘸著吃。”
其實他覺得烤熟的更好,那樣連蟹爪都變得焦脆可口——最好還是燒磚的窯洞裏,放在封磚的泥牆上,烤的最透。
不過看著人家小心翼翼地拎著網兜的模樣,燕長青自覺放棄了提更多的建議。
祝曉斌開心的很,其實在村裏的時候,他是不太敢摸螃蟹的——因為摸螃蟹就是找河岸水邊處的黑乎乎的小洞口,根本看不清裏麵是什麼,所以才叫摸螃蟹。
裏麵可能是螃蟹,也可能是老鼠或者蛇啊!
但是現在在家,他表現得挺勇敢,主動接過了老媽手裏的螃蟹,提著送到了廚房,叮叮當當一陣子還有接水的聲音,看來是把螃蟹放水裏了。
……
簡單和祝主任聊了幾句,一群孩子就直接去了體育館。
祝曉斌給了燕長青一個驚喜,上次他篩選的太厲害,臨走的時候隻剩下了八個學生,沒想到現在居然又多了四五個。
總算是有選擇的餘地了。
祝曉斌也挺高興,給燕長青解釋:“原來那幾個人走了兩個,然後又來了幾個……”
新來的這些有的也不是新人,是那三天沒堅持下去的,特別是最後一天不來的,知道自己不去了,人家那邊表演的很精彩,於是又動心了。
有的是當時胳膊酸疼了,覺得太吃苦,結果回去胳膊好了又開始後悔,看到祝曉斌帶著幾個人,天天課餘時間跑體育館,糾結了一番就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