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生產建設兵團(2 / 3)

  範正點頭道:“當年王相公頒布裁兵法,整頓廂兵及禁軍,規定士兵五十歲後必須退役,同時測試士兵,禁軍不合格者改為廂軍,廂軍不合格者改為民籍。然而大宋采用的募兵製,很多士兵被裁之後並無生計,以至於士兵怨氣滔天!”

  王安石變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講後果,裁兵法的確是提高了士兵的素質,減輕了大宋冗兵之患,然而對於被裁撤下來的士兵戎馬一生,並無太多謀生的本領,再加上朝廷沒有絲毫的補償,這才造成軍方怨言不斷。

  “你是說,蛔蒿農場可以接收淘汰的廂兵?”趙煦豁然驚喜道。

  冗兵乃是大宋的頑疾,如果蛔蒿農場一下子接收三千淘汰的廂兵,那可為朝廷減輕了不小的壓力。

  範正鄭重道:“廂兵本就是朝廷收攏的災民組成,他們本身就有一定的務農經驗,當初新法強兵,大宋卻沒有足夠的土地安置這些淘汰的廂兵,如今需要大量的人力照顧,而且價值較高的蛔蒿則是收容淘汰廂兵的最佳方法。”

  朝廷迫切需要擺脫廂兵沉重的負擔,而種植蛔蒿又需要大量的人手,朝堂和醫家可謂是一拍即合。

  “好!此法甚妙!”

  趙煦龍顏大悅道。他原本以為僅僅是大宋獲得新的藥材,讓天下兒童免受蛔蟲之害,卻沒有想到竟然能夠順便解決一部分大宋冗兵之患。

  “冗兵?”

  新舊兩黨頓時臉色肅然,冗兵可是大宋的頑疾,讓曆代帝王都頭疼不已。

  “可惜!一個蛔蒿農場也不過用三千人罷了!大宋足足有四十萬廂兵,醫家的努力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章惇惋惜道。

  裁兵法乃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減緩朝廷負擔,但是卻飽受軍方詬病,蛔蒿農場隻能承擔三千人的需求,對將近四十萬的廂兵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範正鄭重道:“啟稟官家,蛔蒿農場僅僅是一個試點而已,如果農場模式可以解決一部分冗兵。而平夏城的建立,足以讓大宋國境向前推進上百裏,如此一來,可以騰出大量可耕種的田地,如果朝廷將廂兵組建成生產建設兵團!逐一解決冗兵之患。”

  “生產建設兵團!”

  滿朝百官頓時一楞,自古以來,士兵最大的作用就是打仗,而士兵作為兵團用來大規模的生產建設倒也是頭一回。

  “此策何解?”趙煦怦然心動道。

  範正鄭重道:“生產建設兵團脫胎於前朝的屯田製,卻比前朝的屯田製更加完善,其不但負責屯田,還負責戍邊作戰,大宋冗兵嚴重,然而麵臨西夏遼國的威脅,卻又必須保持龐大的軍隊,就算是裁撤老弱,又會引起士兵的不滿,既然如此,何不將老弱的廂兵利用起來,屯兵戍邊,既減輕朝廷壓力,又能解決冗兵之患。”

  “如果朝廷可以將廂兵改為生產建設兵團,在西北軍墾開荒種田,再輔助於棱堡,既可以保證前線糧草需求,又可以解決朝堂冗兵之患,一旦遇到戰事,朝廷可以緊急征用屯田兵防禦西夏,可謂是一石三鳥也。”蘇頌附和道。

  新舊兩黨頓時凝重的看著範正和蘇頌,他們沒有想到醫家和醫黨竟然計劃解決大宋的冗兵之患。

  範正剛剛提議利用淘汰老弱的廂兵組建蛔蒿農場,而蘇頌則隨即提議利用蛔蒿農場的模式,推廣到西北前線,進行軍墾,用來解決冗兵之患。

  “醫家!醫黨!”

  呂大防和章惇對視一眼,醫家和醫黨的密切配合,給了新舊兩黨很大的壓力。

  “微臣反對!”楊畏硬著頭皮道。

  “楊愛卿請講!”趙煦看向楊畏道。

  楊畏看了一眼趙煦道:“我大宋素來講究強幹弱枝之策,西北本就已經屯集重兵,再將四十萬的廂兵變成建設兵團,集結於西北之地,恐有大患。”

  頓時舊黨眾人紛紛點頭,相比於冗兵之患,他們對士兵造反更加抵觸。

  唐朝之所以發生安史之亂,就是因為安祿山手中的兵力太多,最終讓安祿山有了造反的實力,一場大亂最終讓盛唐衰落。

  蘇頌見狀搖頭道:“前朝安祿山掌控的是大唐的精銳士兵。而前往軍墾的乃是大宋的廂兵,平日半農半兵,豈能相提並論。”

  “事關大宋社稷,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楊畏一臉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