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嬋想了想,友善提出不同意見:“如今上海人口銳減一半,人工費用比往日貴五成,煤炭柴薪之類的原料,庫房裏堆積如山,反倒一天比一天賤。再者,如果使用機器,可以一天十二時辰開工,產量上去,可以抵消機器的成本。如果毛掌櫃有質量上的顧慮,咱們可以分兩條生產線,一條作精製手工茶,一條走機器量產,不砸咱們的招牌。”
其實毛掌櫃的顧慮也並非小題大做。如今的機械科技還不算太發達,以蒸汽做動力的很多機器,隻能做到粗略模擬人力操作,精致不起來。
如果她直接說“工業化是大勢所趨,機器終將取代人力”,不言而喻,那是牛皮吹破天,沒人會當真的。
林玉嬋隻好曲線救國,道:“徐公子設計的機械,必定比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機器要精準。效果上我是放心的。那位郜夫人大家也見過了,她願出三千兩銀子投資博雅。這錢正好可以用來造機器……”
大夥還是猶豫,紛紛道:“林姑娘,你說服我們可以。這種改換門庭的大事,可得所有股東同意才行啊。”
林玉嬋有點好笑。引進機器怎麼就成“改換門庭”了。
但她也理解,自己身邊這些同事,已經算是曆史潮流中衝得很靠前的。他們都對此持謹慎態度,自己更不能一意莽撞,和時代作對。
“我會爭取股東們的支持。”她想了想,說,“毛姑娘,你受累,把這圖紙照著畫兩份,咱們留個底。”
--------------------------------
在一眾華人主導的商鋪裏,博雅公司的股權算是很分散的。當初林玉嬋重組博雅,為了整合那一地雞毛,到處拉投資,一百兩、二百兩,隻要給錢就是股東。
一年以來,博雅公司磕磕絆絆的盈利,雖然算不上一路暴富,但年末分紅應該沒問題。這時候她忽然獨出心裁,要搞什麼機械化生產,可想而知,遇到重重阻力。
林玉嬋本想開個股東大會,自己親自給大家答疑。可博雅的股東有男有女,有些互不相識,要他們齊聚一堂開大會,太不符合這個時代的風氣了,沒人會應約。
於是林玉嬋親筆寫信,將機械化的錢景吹捧一通,再加上自己計算好的盈利預測,派人送去各位股東府上。她隨時接受信件答疑。
對於那些堅決不接受引進機器的股東,她不厭其煩,是女的就自己登門拜訪,是男的就派手下登門拜訪,總之磨破嘴皮,一個人一個人的爭取支持。
林玉嬋忽然覺得,自己和當年那個一意孤行買輪船的蘇敏官,實在有點像。
不過,最出乎她意料的是,博雅公司的三成大股東——義興船行,態度明確地表示了不支持。並且來信一封,邀她詳談。
-----------------------------
“我也想有個噴蒸汽的大家夥呀。”
麵對蘇敏官的質疑,林玉嬋懶得像對其他股東那樣擺事實講道理,敞開心扉甜甜的一笑,丟出一個最簡單的理由。
蘇老板不為所動,掛上夾片眼鏡,手指轉動小巧的螺絲刀,把桌上的西洋鍾外殼輕輕卸下,拉近油燈。
林玉嬋靜靜看他裝逼。露娜船長室裏的鍾壞了,不去找西洋鍾表匠,非得自己動手研究,顯他能耐。
她耐心說:“美國旗記鐵廠——就是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