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萬油頭粉麵,一身的富貴零碎:鼻煙壺、水煙袋、玉扳指、紫檀木手串……顯然,作為房產中介,他的薪水拿得很是滋潤。
林玉嬋恍惚發覺,自己的商業嗅覺還有待提升。來上海兩年,她竟沒注意到,房地產業的蒸蒸日上。↓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當然,她租賃的住宅、倉庫,租金年年上漲,這她知道;但租界不許華人購置地皮,從根本上杜絕了她“炒房致富”的念想。
就算如今擁有一棟小洋樓,她的身家也隻是在數字上翻幾倍,並沒有把洋樓換成錢的打算。畢竟洋樓得來的手段不太常規,賣掉了可就買不回來。
基於這些原因,林玉嬋顯然低估了上海的炒房錢景。
“上海租界如今地皮炒得厲害。····太太您想必也有所目睹。您看看我手裏這本剪報,上海開埠之初,洋人在黃浦灘買地,每畝押租不過十五兩銀子。十年前,租界地價每畝一百八十兩銀子。兩年前,每畝九百兩!而現在的最新價……”
銷售員張百萬口若懸河,彎腰翻箱倒櫃,捧出一張合約。
“昨天小人的一單成交,“張百萬笑容滿麵,極具蠱惑性地低聲說,“跑馬場左近的地皮,每畝賣出了一千三百兩高價!太太您算算,這翻倍的速度……”
林玉嬋來了興趣,接過合約細細看。
居然是真的。有花押有手印,有一串見證人的簽名,有帶公章的報稅文書……
張百萬等她看完,趕緊將合約收回,珍而重之地鎖回抽屜裏。
也就是說,短短二十年,上海地價翻了近百倍。
林玉嬋忽然記起當初容閎轉讓小洋樓給她的時候,提過一句:“……占地三畝,鹹豐九年我花銀元兩千一百買下修繕,如今應該略有升值……”
她驀然心跳加速。視野裏無數“待售地皮”的公告,化作一隻隻白蝴蝶,撲棱棱衝進她心裏。
自己對容閎太信任了,對他那句“略有升值”,居然照單全收!
現在看來,豈止是“略有”!
林玉嬋在現代不過是個普通高中生,沒有購房剛需,對於媒體網絡上各種關於房價瘋長的討論,一直有點遲鈍。
這份遲鈍被她帶來了大清。直到今日,銷售員口中的“地價漲幅”,猶如一盆冰水,在她眼前澆出一扇新的窗戶。
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製造了巨量難民。租界裏沒有兵禍,各項生活設施先進齊備,成了人人青睞的逃難之地。
於是,上海租界人口劇增,從開埠之初的小村鎮,到如今的五十餘萬人口,這些人擠在租界,都需要房子住。
洋人粗暴圈地,開發成擁擠而廉價的石庫門住房。林玉嬋不止一次驚歎過租界內造房的速度:上個月還是空地,今天就蓋樓起屋,下個月就住滿了人。
供需不平衡,自然會體現在價格上。
那銷售員見“小寡婦”神色微動,更是滿心幹勁,圍著她轉來轉去,在她手邊堆砌各種文書和數字。
“太太,您是富貴人,手頭有餘錢,放在家裏也沒用。錢莊利息寒酸,給人放貸風險高,萬一遇上個跑路的您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如投資地皮房產,保證高額回報!如今時代之潮厚待投機客,隻要有錢買地,就有暴利。誰敢冒險,誰就發財……”
林玉嬋做出很心動的樣子,笑道:“可是租界地皮不是不許中國人買賣嗎?就算你們有門路,我也沒錢買三畝五畝的大洋樓呀。”
銷售員就等她問這個,笑得臉上開花,不住摩挲他的扳指,“當然不是您買了!洋人要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