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那“兩廣同鄉會”的牌子又不見了,換了個新的。
“湖廣同鄉會”。
林玉嬋小聲:“臥槽。”*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有點後悔剛才彈他腦門了……
第92章
林玉嬋仔細數了數, 自己從空降大清以來,好像確實沒遇到過“貴婦”級別的人物。
華人女子認識得不少,身價最高的不過是個茶號掌櫃的女兒。其餘的, 妹仔、丫環、自梳女、繡娘、廚娘……
都是三教九流, 下裏巴人, 不以拋頭露麵為恥、元宵節膽敢上街調♪戲後生的無產階級婦女。
也不奇怪。男性的官員貴族,還能時常出來走動, 跟平民照照麵, 偶爾聽取一下伸冤。而貴族女眷則完全是籠中鳥,若不慎讓外人窺了容貌, 必定有人要擔重責。
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並非僅僅“不出門”這麼簡單。大戶人家女眷,五歲以上不出府門, 十歲以上不出中門, 等過了十五歲, 最好連臥室門也不出。這樣家風嚴謹的閨秀,才是最完美的婚娶對象。
嶺南民風稍微開放一些, 逢年過節, 還能遠遠的看到一些貴婦人結伴出遊、包間飲酒;到了上海, 這道風景也沒了。
赫德位高權重, 在西洋婦女中算是很受歡迎的黃金單身漢,可自從來華, 接觸過的中國官宦太太小姐數量為——零。
也無怪他對“太太攻勢”完全下不去手。甚至連相關的情報都難以搜集——他的手下再精幹, 都是性別為男。貴人的府上嚴防死守,就算能混進去送捆柴, 能見到的也隻能是最低等的丫頭婆子。而且他們要麼是洋鬼子,要麼是假洋鬼子, 正經人聞到那洋味兒就退避三舍,誰跟你多說一句話。
以至於現在,林玉嬋掌握的唯一一條信息就是“文祥夫人在上海”,連個具體地址都沒有。
也不敢找人打聽——沒事打聽官老爺的女眷,妥妥的居心不良,轉天就得有官差來請喝茶。
林玉嬋歇了一天業,策劃一上午。午飯匆匆扒幾口,動身去上海縣城。
官老爺女眷,應該不會住租界。
這是她的推理出發點。
外國人少去縣城。所以赫德才完全無從下手。
林玉嬋在小縣城裏逛一圈,鎖定了一個小吃鋪子。鋪麵還算整潔,掌櫃的是個婦人,青布纏頭,方臉寬額,典型北方麵相。招牌上寫著“京味細點清真禦膳”。
廚房裏忙活的是個胡子大叔,戴個白帽,很有牛街內味兒。
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從禦膳房退休的師傅。反正沒人會專門去紫禁城問。
更難得的是,那“禦膳”兩個字底下,若有若無地印了兩枚交叉銅錢。
林玉嬋掀簾進,眼掃菜牌第一行,笑道:“來碗豆汁。”
五分鍾後。
“咳咳……咳咳咳……來碗麵茶,我謝謝您了……”
…………………………
此時不是飯點,掌櫃婦人得閑。林玉嬋招呼她來一起坐,稍微提兩句“同鄉會”,瞬間拉近革命情誼。
“姓馬,行一,叫我大姐就行。”掌櫃婦人爽朗道,“閨女是廣東人?聽不出來啊,官話挺溜嘛。”
林玉嬋:“馬……大姐。”
上海也頗有會說北方官話的,可惜那口音不敢恭維。驟然遇上個官話這麼標準的小丫頭,馬大姐紅光滿麵,精神煥發,那一條舌頭可算難得捋直。
“……鬧長毛之前就來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