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難民秦門

薑朝,天佑十二年, 下遊太平縣通往都城的某條主幹道路上,一群流民正在路邊用撿來的柴火和隨身攜帶的鍋起火做飯,三個人忙碌著,其他人則或坐或躺,趁著傍晚難得的空閑時間休息。

這一群流民原先是太平縣平安村的村民,這一村子的人,半個月前遭了一場大災——

連續二十五天的大雨衝垮了橫臥在 上的堤壩,大水橫衝直撞,處於 中下遊地帶的平安村就這樣跟著遭了殃,田地上的秧苗被衝毀,村民們簡陋的房屋被衝垮,村子裏最見多識廣的村長看到這種情況,二話不說,在所有人都迷茫的情況下立刻召集整個村子的人,收拾好僅剩的家當,帶領全村人踏上了逃難的路。

“……早走晚走都要走,一場災下來,起碼兩年地裏種不出糧食,咱們這群就靠著地裏的糧食活著的能有什麼出路?還不如趁著自個兒還有力氣,家裏還有點錢,早點搬出去!”

“你們別想著什麼人定勝天,老頭子我是過來人,從年輕時候到現在不知道受過多少次天災!什麼等大水退下去就好了,水災結束之後就是瘟神娘娘降臨,指不定還有其他的大災大難,與其到時候被逼著走,不如趁早咱們自己走!”〔銥誮〕

平安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村長親自出麵替大家打理,積年累月的信任讓他們都願意跟著村長背著家夥離開,而村長也沒辜負大家的信任,他有條不紊安排著每夜的守夜、劃分著每一頓的糧食,盡量照顧到每一個願意跟著他離開家鄉找生路的村裏人。

鍋裏的餅很快就熱好了,對於不知要走多久才能找到活路的流民來講,糧食是最重要的,他們不敢吃太飽,但也絕不能餓著,每一頓的飯都是由村長為他們分配。

男人是隊伍的主力,要吃的多一點,女人和小孩就隻能吃的少一點,混雜著沿路大家采的野菜樹根,又一天活過去了。

所有人累的話也不想說,安安靜靜低頭吃著自己手裏的那一份。

村長把鍋裏最後一小塊餅拿水泡著,遞給身邊自己的兒子:

“去,給秦大郎送去,看看他醒了沒。”

村長的兒子是個活泛的人,他沒有接過自家爹給的東西,忍不住悄悄問道:

“爹,咱們真的還要管秦家大郎麼?”

他猶豫了下,還是抱怨開來:

“他都昏迷了快三天了,進氣兒還沒出氣兒多,都是宋家兄弟背著在趕路的,這都要撐不住了……咱們要不放棄吧?”

村長家的兒子意思表達很清楚,現在是逃難,每一份口糧都很重要,與其去接濟一點力都沒有出還拖後腿病著的秦大郎,不如把糧食省下來給其他人。

村長猶豫了許久,還是沒有答應。

“再看兩天吧。”

“老秦家就隻剩下這一根苗了,咱總不能讓人家斷了根啊……”

村長家的兒子不得不承認,秦大郎是個可憐的孩子,秦家也是可憐的一家。

秦爹秦媽都是在這場大水中死去的,隻剩下十二歲的秦大郎,被看不過眼的村裏人帶著跟著一起逃了出來,但秦大郎並不是個幹力氣活的莊稼漢,相反,他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踉踉蹌蹌跟著大夥兒走了半個月的路,這底子不行的孩子終於支撐不住一病不起。

不是沒有人勸過村長讓他別再浪費糧食,把這些心思放在其他人的身上給大家夥兒找個活路才是要緊,但村長卻不聽這些人的話,一來秦爹秦媽還活著的時候幫助村裏良多,人家一走就把人家孩子給丟在路邊,又不是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這種事情他做不出,二來,秦大郎可是村子裏除了他之外唯二的讀書人了!人家是識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