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江皖又帶著現代買的皮棉和絲線去喻繼祖那兒試了一下紡紗機和織布機,在喻繼祖不停地“妙啊妙啊”的叫聲中,江皖向他訂了二十套機子。

訂單下完後,她給趙禎送了一封信,然後就趕著馬車去了揚州一趟,裝模作樣的逛了一圈後,帶著好幾張的皮棉和絲線又回到汴梁。

回去之後,院子打掃完了,機子也打好了。江皖雇了幾個人把機子搬到院子去,就開始對外招工了。

繡莊掌櫃特別好心的幫江皖的招工告示貼在了自家繡莊的門口,除此之外在新買的那個院子也有貼。

這次招收的年齡江皖卡得死死的,女孩們全都在十六歲以下,人招齊的第二天,就讓她們到紡織院子中上工。

幾個小孩在好幾天前就接了回來,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她們比窮人家的孩子更早熟,更懂得做事。兩個五歲的小孩一個守著庫房,一個看著院門。其他三個八歲以上的小孩跟著江皖學她那半吊子的紡絲和織布技術。並且可喜的是她們學了一天後,成功的時候超越了江皖;五天後,達到熟練……

院子中除了五個小孩以外,江皖還招了隔壁的一個在室女阿清在中午時來給女孩們做飯。阿清近四十歲了,是家中獨女,做得一手好菜。先前獨自來了一家飯館,去年時父母去世後飯館就關了,如今家中除了自己就無其他人。所以江皖一說,她就麻溜的打包好自己菜刀鍋鏟來這邊做飯。

阿清是江皖重點考察過的,江皖覺得,好歹得讓這些女孩們從阿清身上學到一點獨立自強的品質。

這天清晨,帶著涼爽的初夏微風,汴梁各處的女孩們都穿好了衣服,和家裏人說過之後就懷揣著忐忑的心情去了紡織院子。

江皖早早的就到了,等三十五個女孩全部到齊後,江皖安排她們坐到各自的位置上,然後由三個小孩來教她們該如何操作。

於是,在趙禎忙完太後的喪葬禮後,江皖的這個草台班子也馬馬虎虎的走上正軌了。

趙禎這會兒真的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江皖在和他聊熟後或多或少還能猜到點他的心思,這會兒完全看不透。整個人也成熟了許多,仿佛在心靈上從一個男孩轉變成一個男人。

她猜想或許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劉太後去世,但更多的肯定是是自己掌權親政而帶來的改變。

他這會兒正在拿著江皖畫的那幅畫仔細觀看,眼中止不住的驚奇,連聲讚歎,“這拿來通緝犯人倒是不錯!”

江皖:……

她見他醞釀這麼久,還以為要誇什麼呢,沒想到就是說這個?

不過想到如今的犯人畫像,隻能無語的扯扯嘴角,然後就點頭。

接著又把話拐到刺繡上,說,“就是不知道刺繡能不能也繡得這麼逼真。”

“哦?刺繡也行?”趙禎驚訝問,接著又一愣,那些繡娘繡雞繡鴨繡鴛鴦都挺逼真的,繡人又怎麼會不行呢?

“我覺得可以,不過我沒試過。”江皖接著裝出一副好奇的模樣,“水櫃街頭的那家繡莊中就來了一位汴繡繡娘,我和那繡莊的掌櫃有點交情,所以想拜托他看看能不能繡。”

趙禎一聽這話就脫口而出,“我家也有汴繡繡娘。”

“真的?”江皖臉上一副不可置信,“汴繡繡娘可少了。”

趙禎點點頭,心想能被放到民間的當然極少,而且那些優秀的老繡娘們都沒放出來,還在他綾錦院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