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斬了三個(1 / 2)

龍建輝挺直了身體,雖然隻有七歲,但是從小受到家庭影響,他的站立姿勢,已經有了幾分職業軍人的強勢與堅定。而他高頂的鼻梁,稚氣未脫卻閃亮有神的眼睛,還有他嘴角那縷帶著陽光般灑脫的弧線,都讓這個年僅七歲的孩子,有了一種不馴的張揚與灑脫。

當他微笑起來,露出一口可以去拍牙膏廣告的牙齒,把一個孩子的天真與純潔,外加混然天成的性感,毫無保留的綻放,就連那些比他年長十幾歲的阿姨,都會不由自主的微微一呆,甚至會感覺到心跳加快。

當然,絕不會有人把這種感覺說出口,可是無可否認,龍建輝是整個軍區大院中,最受關注的寵兒。

看著坐在沙發上,目光中帶著嚴厲與慈祥,麵前還擺放著一隻茶杯的父親,龍建輝在心裏輕輕歎了一口氣,因為他清楚的明白,自己這位在軍隊裏,一言九鼎,就算是不開口說話,僅僅是一個眼光掃射出去,都能讓所有人感到氣息不順的父親,又要第一百次向他講述,他們龍家曾曾曾曾曾曾曾曾……祖父曾經的故事了。

一百次,是一個很整齊的數字,不過這一次,也是龍建輝最後一次,聽他們龍家的祖先,曾經的光輝戰績。汽車,已經停在屋外,聽過這第一百次家族傳說後,他就要踏上旅途,進入一所名字叫“第五部隊”的少年軍校,在那裏接受準軍事訓練了。

“封候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無一例外,父親又一次以明朝末年,抗倭明將戚繼光留下的鏗鏘名言,作為這場家訓的開場篇。“你的三十四代曾祖父龍大,就是‘戚家軍’中,一名小旗,手下有十個人,按照現在的編製來說,就是一個班長。”

龍家的祖先,在戚家軍中,僅僅是一個“班長”的角色,甚至連最低級的“幹部”都稱不上,但是提起龍大這個名字,龍建輝的父親,軍區一號首長,眼睛裏湧起的,卻是濃濃的尊敬與引以為豪的驕傲。

故事,要從明朝嘉靖年間說起,那是公元1559年的某一天……

“老大,出事了!”

遠遠的就傳來一聲焦急的呼喊,正在給客人剁精肉餡的龍大,瞪起了眼睛,幾息過後,一個長得精精瘦瘦,眼珠子卻頗為靈活的波皮,撞開集市的人群飛撲過來,他撲到龍大麵前的肉案上,先是狠狠喘了幾口粗氣,再用他那破破爛爛,絕對比乞丐裝強不了多少,卻打死不肯脫下來,代表讀書人“斯文”與“體麵”的長衫衣袖,擦掉額頭上的汗水,才繼續叫道:“打起來了,打起來了,他們打起來了!”

龍大皺起了眉頭,右手一揮,他手中那把足足三斤二兩重的剁肉刀,就硬生生陷入肉案裏三寸。“鼠頭蟑,現在沒有人操刀子給你削肉剔骨,也沒有人逼著你插草標賣老娘,你小子急什麼,把話說清楚!雞事還是羊事?”

龍大有一個習慣,他喜歡用動物的大小,來形容事情的嚴重程度。比如說“雞事”,就是指雞毛蒜皮的小事,羊事,就算是比較嚴重,需要立刻處理的大事了。

那個被龍大稱為“鼠頭蟑”的男子脫口叫道:“牛事,牛事,是牛事啊!我們義烏鎮上的礦工,和永康礦上的人打起來了!老大你快去看看吧,都動家夥了,至少有好幾百號人呢!”

鼠頭蟑的話還沒有說完,龍大已經操起剁肉刀,甩掉身上那條油膩膩的圍裙,大踏步衝出了集市。龍大就是一個屠夫,他別的本事沒有,就是長得五大三粗腰膀有力,根據慣製,他們家祖祖輩輩都是屠夫,每天對著豬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想不心狠,想不手辣,都絕不可能。打起架來絕對是一把好手,不要說是這一帶街麵上的地痞無賴,就算是官府裏的衙役捕快們,都不願意和他輕易結怨。

如果非要找個人物做出形象對比的話,龍大和《水滸傳》中,那個被魯提轄,也就是花和尚魯智深三拳打死的“鎮關西”鄭屠夫,倒是有著七成相似。

龍大不敢自稱什麼鎮義烏,但是身為一個義烏人,他對這片土地當然有著屬於自己的感情,義烏人和外麵的人幹起來了,他怎麼也要幫著自己人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