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東遊記(1)(1 / 2)

第十三章東遊記(1)

回頭再說已經一路東行而去的唐舉和胡鶯兒兩人。

其實經過昨夜的一夜冥想,百般無奈的唐舉(林夏)認為,既來之則安之,反正自己已經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這個東周時代,目前也毫無地方可去,也就隻好改名叫作唐舉,跟著胡鶯兒四處溜達溜達,看看有什麼發展再說吧。

兩人一路打打鬧鬧地東行,按照事前唐舉的提議,一步步地沿路打聽著,大海撈針般去尋找那個真假難辨的“陰陽扇”花子虛,想弄清楚胡鶯兒的身世。

眼前他們所處的仍是剛剛發展壯大起來的西秦國地域,沿路行來,林深樹密,道路逶迤,群山連綿,人煙稀薄,舉目但見撒豆子般的粗糙城郭修建在山隙之中,偶然還有一段段高石城牆修建在山端林杪(這就是現今萬裏長城的雛形啦),城郭大都傍山倚水,據險扼要,顯見修建的戰略意義要遠遠大於經濟意義。

這是因為早些年以前,這些白山黑水之間還曾是西戎諸國鐵騎狼顧、橫行肆虐的踐踏之地。後來鎬京殘破,諸侯勤王,周平王東遷時才無奈地囑咐秦襄公,任其滅戎自立,盡以犬戎肆虐的岐山豐都之地賜之,故此秦國才得以風雲際會,戎馬逐北,辟地千裏,列位泱泱大國之間。

然而,總的來說,在東周列國諸侯眼中,西秦仍是個新晉伯爵的小兒角色,資曆底蘊淺薄,階級低人一等,而且地域偏居西陲,民未教化,風俗粗鄙,類如蠻族,讓人不屑一顧。

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曆史成因,那就是西秦的開國祖先大多出身卑微,營業低賤,屬於不當得利,偶然被主子寵幸恩典起家的,故此列國都不大瞧得起他。

比如起初,有個名字叫造父的秦人因善為周穆王駕禦馬車,主子坐著舒服,這才被封於趙地,得以立足。其後人也就世世代代禦馬為生,又有個叫非子的後人,更加善於牧馬畜牛,照例得到周孝王的賞賜,被封到秦地去,名號為贏秦,作為附庸之君來繁衍後代,延續香火,西秦就是這樣才逐步發展強盛的。

直到戰國後期,著名的“合縱”流浪分子蘇秦這貨兒遊說列國諸侯時,還曾鄙夷地誇口稱述“秦乃牧馬賤夫,偶一當勢,便據鹹陽之險,蠶食列國,ling辱諸侯----”雲雲。

由此可想而知,東周早期的列國諸侯是怎樣戴著一副有色眼鏡來鄙視秦國的,而且秦國這一時期也很少參與中原紛爭,常常自閉關外,沉默寡言,但是休養生息而已。

閑言少敘,幸好的是,自從犯病之後,唐舉也頗受到主子胡鶯兒的有色眼鏡照顧,這才得以相安無事,甚少受到她的無理鞭撻,日子好過了許多。

由於唐舉已經正式列名為胡大小姐的小跟班兒啦,在小跟班那伶牙俐齒的遊說下,迫於顧忌自己的臉麵形象,胡大小姐居然還忍疼變賣了自己心愛的耳鐺玉鐲,一方麵打打牙祭,充作盤纏,另一方麵也換買來一套粗布小廝衣服,將唐舉打扮得煥然一新。姥姥的,舉止行動起來也就更象個小跟班兒的啦。

兩個人漫無目的地一路走來,繞城穿郭,逢橋涉水,采山花,摘鮮果,逐野兔,濯流泉,一主一仆倒也其樂融融,旅途中不乏些許少年樂趣。

不過,最讓唐舉和胡鶯兒感興趣得還是,這些天,他們沿路上不止一次地聽到在秦國軍民之中暗暗流傳著一個關於王的神話:

據說,早些天前,西秦的國主秦文公遊興忽來,就率領文臣武將,出發去到酈城的野外射獵,收獲頗豐之餘,居然還發現了許多奇靈異獸現身,來向秦文公躬首揖拜,山呼萬歲。

更奇特得是,午休時,秦文公還做了個大大的怪夢,說在夢中見到一條龐大無比的黃色巨蛇從天而降,當它那車輪大的頭顱遊到射獵的山坡上時,尾巴卻還斜連在天際呢。

不一會兒,那天蛇變作一個白衣小孩兒,拿腔捏調地對秦文公說道,“吾乃上帝之子。今奉神諭,特授予你為白帝,以主西方の祀。”剛說完話,那白衣小孩兒忽然就不見了。

回朝後,主祀鬼神職務的著名朝臣太史敦占卜此夢,並稟奏秦王說,按照五行之術,白色正是西方的對應顏色。如今大秦國已經覆蓋了周朝原有的大片西方土地,上帝既然傳下神諭,那麼祭祀神蛇使者肯定會得到福祉,後福無窮的。